85度c小說網

克里姆林宮,自進入八月份以來,似乎已經沒有了夜晚,每天從早到晚,似乎都是那麼忙碌和緊張。不管是領導人還是普通工作人員,幾乎連片刻休息時間都無法享受到了。每一個人眼裡都充滿了血絲,眼神之中還總是透露出一股絕望和恐懼。

大克里姆林宮的朱加什維利專用餐室里,朱加什維利彎着腰。一動不動地坐在狹長的桌邊,看着那堆胡亂擺在上面的文件和報紙。太陽在寬大的窗子外面照耀,花園裡花草芬芳。一切都那麼安靜,但是他知道這種平靜是可怕的,所以人都在極力的壓抑着內心的恐懼和對未來的絕望。

一旁的收音機中不斷的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那個聲音、那些言語在蘇俄是禁止的,是違法的,任何人收聽這個波斷的報道,都會因“收聽敵台”被關進監”,但在這當然不會禁止這個聲音。

“每個人都應該有言論的自由,有與人交流的人自由,有表達自己思想的自由,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有與交人團聚的自由......自由萬歲......”。

整個房間里都是那激昂的聲音......

能夠到這個地方來的人,還從來沒有看到過朱加什維利是這個樣子的,不管是那帶領很多人的警衛隊長,還是那個每夜定時給朱加什維利鋪好床、中午他到亭子里去時又把鋪蓋撤去的僕婦。

此時他們悄俏的往餐室窄小的門裡張望,這些人偷偷的看到朱加什維利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好象老了好幾年,覺得朱加什維利好象睡著了。

但是朱加什維利並沒有睡,從他收到那份電報之後,他就根本無法入睡。朱加什維利的耳朵里,朱加什維利的意識里,聽到人的呼喊聲、大炮的轟擊聲。於是朱加什維利想用內心的聲音來抵消、制止、壓倒所有這些聲音。

“不對,不對”。

朱加什維利惶恐不安的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着他,這具體有什麼不對。

“阿拉斯加怎麼為什麼一定要摧毀蘇聯,雖然蘇聯的價值觀,政治社會制度與阿拉斯加大相徑庭,甚至蘇聯的制度與德國更為接近一點,但事實上一直以來在這種社會制度上阿拉斯加反倒沒有表現的像德國人那樣反感,相反德國人與蘇聯在這一個問題上矛盾反而更深。

阿拉斯加一向避免與德國過深的交往,更一直避免與德國直接結盟,可是現在,看他們的行動,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樣,完全是一種結盟作戰的狀態。

為什麼會過樣?阿拉斯加人就算徹底摧毀蘇聯,朱加什維利也不相信阿拉斯加就能真的吞併整個佔領地,甚至也根本不可能完全吞併伏爾加和卡馬河右岸,畢竟這些土地上生活了太多人口,有着太多城鎮,這不是烏拉爾河以東,不是以前的西伯利亞,這樣的地方他相信阿拉斯加最後很難徹底吞併,最大的可能不過是扶持起一個新政權罷了。

既然如此,為何他們情願發動戰爭,也不願與蘇聯議和。難道他們願意看到德國人因此坐大嗎?

一連串的問題不斷的在朱加什維利的腦海中升騰着,恐慌的情緒在朱加什維利的腦海中漫延着,甚到在得知阿拉斯加人越過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後向蘇俄東歐平原內陸進攻的第一時間,他已經從心裡產生了一種微妙的、從未生出的感覺。

蘇聯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還可以有機會媾和嗎?”

朱加什維利再度拿起電報,看了看。

“保加利亞軍隊經過世敵羅馬尼亞的多布羅加地區進入烏克蘭,沿黑海沿岸攻克了敖德薩地區、第聶伯河河口的尼古拉耶夫地區和赫爾松地區!”

這到底是為什麼,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是鄰國,但關係非常不好,羅馬尼亞黑海沿岸的多布羅加地區有大半就是在一戰前的巴爾幹戰爭從保加利亞人手裡奪取的,兩國有世仇,何況現在的羅馬尼亞是德國人的盟友,同樣參與了這次進攻蘇聯的行動,而保加利亞則在一戰後就成了阿拉斯加在巴爾幹的代言人,此次入侵蘇聯保加利亞更是阿拉斯加方面的主要盟友,在高加索出兵達二十萬,現在又出兵五萬進攻烏克蘭,比羅馬尼亞人參與德軍的行動還要深入。

不管是德軍還是羅馬尼亞,他們的軍隊自己就完全可以拿下已經沒有太多蘇軍防守的敖德薩、尼古拉耶夫和赫爾松等近在咫尺的肥田沃土,這三地可是烏克蘭的的大肥肉之一,熬德薩更是最大的黑海大港口,德國人和羅馬尼亞人都不想要嗎?而且很明顯,從保加利亞拿下赫爾松也可以看出,赫爾松以以南的克里木半島肯定也是留給保加利亞人或者說是阿拉斯加人的目標。

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地方,德國人會讓給阿拉斯加人?

為什麼保加利亞人可以大搖大擺的集結數萬人經過羅馬尼亞的國土?

可以肯定一點的是,德、阿兩國必然達成了什麼不為人知的協議。他們已經正式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合作。

這在此前是不敢想像的,朱加什維利很清楚,在此之前,德、阿兩國只是保持明面上的友好狀態,但在結盟一事上,德國人追求了很久,卻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阿拉斯加人一直對德國人保持着一種警惕的態度拒絕直接結盟。

為什麼現在有了變化?就為了兩國有着瓜分蘇聯的共同利益?

不會這麼簡單。

兩國到底達成了什麼樣的合作,合作的程度到底有多深?是臨時的結盟,還是正式的長久的?

所有的問題在朱加什維利腦袋裡翻騰不休。

一個德國已經很難對付,一個阿拉斯加更難對付,而一個正式聯手的德、阿同盟幾乎是現在的蘇聯無法應付的。

這些念頭在朱加什維利的腦海中不停的閃過,阿拉斯加想要摧毀蘇聯的原因絕對與德國人不同。

阿拉斯加人固然有領土擴張野心,甚至野心不比德國人弱,但對待蘇聯,之所以發動戰爭都要再入侵蘇聯主要還是因為與蘇聯的領土矛盾仇恨,他們害怕蘇聯崛起強大。而德國人應該說純粹是為了擴張,或者說為了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對gc主義的仇恨。德國人進入蘇聯說白了就是要摧毀蘇聯的制度,摧毀gcd,把朱加什維利這些人送上斷頭台,推行他們那套民族社會主義。

與一個將被大幅削弱的蘇聯做鄰國難道好於跟一個擴張野心無窮大有着嚴重民族主義偏激心理的德國做鄰居,阿拉斯加人為何情願與德國結盟,也不接受蘇聯此前跟投降差不多的議和。

究竟是什麼令阿拉斯加人選擇了與德國結盟?究竟是什麼令阿拉斯加不惜與野心極大的法西斯德國結盟,也要毀滅蘇聯政權?

此前的議和自己已經表現出了蘇聯的誠意,願意付出大片領土,並承認所有被阿軍侵佔的領土為阿拉斯加的主權領土,還願意賠償高達十億阿元的戰爭賠款,還要付出大筆利益讓阿拉斯加人的盟友開心,同意和談成功後高價購入大批機器設備,向阿拉斯加人完全開放國內市場,這一切的一切難道還不夠誠意嗎,為什麼他們非要把蘇聯逼到牆角,提出什麼割讓整個伏爾加和卡馬河右岸的條件來為難自己,就算他威信再高,蘇聯始終不是他一個人的,一旦答應他也有可能因此被推翻下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