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六個國家都是位於烏拉爾西坡和伏爾加及卡馬河沿岸。剩下的四個新國家中有三個位於阿拉斯加的北高加索地區以南,大高加索山以北。

其中被阿拉斯加黑海省和格魯吉亞共和國包夾在中間的就是北高加索聯邦共和國,北高加索聯邦由原來此地的四個小自治共和國即印古什共和國、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卡爾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合并組成,總面積加起來只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190萬,首都則設在了原北奧塞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

北高加索聯邦以東則是車臣共和國,總面積約1.7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萬,首都就是原首府格羅茲尼。

車臣以東、阿拉斯加伏爾加省以南、阿塞拜疆以北、裏海西岸的就是達吉斯坦共和國,達吉斯坦面積約有5萬餘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00萬,首都就是原首府城市、裏海西岸的馬哈奇卡拉。

除了這三個高加索新國家,最後剩下一個就是克里米亞共和國,或者稱克里木共和國。

克里米亞共和國也是控制區內最後一個成立的主權國家。其領土就是位於黑海北部,與烏克蘭大陸通過兩條狹窄地峽相連的克里米亞半島,面積約2.55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雖是克里木韃靼人,不過暫時這裡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口還非常多,在這個總人口約150萬的國家中,克里木韃靼人只佔三分之一左右,當然隨着未來的民族遷移政策的執行,這個數據會跟中亞國家一樣,扭轉。

克里米亞共和國的首都設在了原克里木韃靼自治共和國的首府辛菲羅b爾。不過其第一大城市即西南部塞瓦斯托b爾市的港口區域暫時租借給了阿拉斯加,成為地中海黑海分艦隊的母港。這也是支持克里木韃靼人從烏克蘭分裂出來獨立一國的條件之一。

不過克里米亞人倒也不用擔心,因為這個租借期限只有十年,主要是因為現在阿拉斯加黑海省沿岸缺少大型港口,等未來新西羅斯克、索契和圖阿普謝等大型港口建好,黑海艦隊也就不需要再租用塞瓦斯托b爾港了。

從各國的領土和面積來看,這些國家中除了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和烏克蘭民主共和國外,其他所有國家幾乎都只能算是小國。且絕大部分都位於內陸,基本上沿東烏克蘭和東俄這兩個大國的周邊分布。他們的發展是絕不可能繞過周邊幾個大國的,而他們要保證民族獨立和地方的經濟發展,也肯定不能失去阿拉斯加的支持。

所以這些國家的成立無形中在俄羅斯周邊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多個民族壁壘,無形中也就在俄羅斯的周邊設下了無數障礙,這些障礙在阿拉斯加的cào縱下可能會越來越堅固,哪怕未來俄羅斯人重新強大起來,也再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輕易的擴張施加強大影響了。

控制區內小國林立,幾乎所有國家在獨立後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國防都必須完全依靠阿拉斯加的扶持。當然也沒有能力拒絕阿拉斯加對其內政的干涉。

所以在這些小國獨立後,阿拉斯加做了兩個針對xìng布置,其一就是在每一個國家都分別成立了獨立的駐軍司令部。其二就是由駐軍司令部承擔部分政務協調職能,與該國政fǔ共組一個軍政協調委員會。

這些駐軍司令部中只有東烏克蘭和東俄羅斯的駐軍司令部為大軍區、聯指級的一級司令部。而剩下的還有十八個駐軍司令部則是等同於集團軍級的二級司令部。

但這些二級司令部在運作上比集團軍擁有更高的自主地位。只是在軍事行動、訓練、後勤等在軍事業務方面上接受其他一級單位的指導協調,政治上卻相對獨立......

其中地位最高的一個二級駐軍司令部即北歐駐軍司令部主要統管在芬蘭、瑞典、挪威三國的駐軍。這三國原本不是海約國的佔領區,而是阿拉斯加的盟友,本身就屬於海約國成員,所以戰後在這三國的駐軍本是可以完全撤回國內的,只是因為北歐三國整體軍事實力偏弱,而在未來新的戰爭開始,他們是可能成為對手打擊的目標之一,所以應三國請求,阿拉斯加在這三國仍然駐紮有總共一個集團軍的陸軍兵力,且北大西洋艦隊也仍會保留一支分艦隊分別在三國租用一個港口駐紮一支海軍艦隊。另外空軍也有一個師分別駐紮在這三國境內。正是因為這些軍隊的存在,所以在北歐也有一個駐軍司令部,不過與其他駐軍司令部不同的是,這個駐軍司令部統管的部隊不少,但不負有與當地政fǔ的政務協調能,即阿拉斯加不得chā手三國內政。

與北歐駐軍司令類似的還有一個中亞駐軍司令,這個駐軍司令部就是統管阿拉斯加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三國的駐軍。本來因為這三國現在也是海約國成員,是阿拉斯加的盟友,所以也是不能chā手政務的。但這三個國家以獨立前也是蘇聯的加盟國。所以在政務上,駐軍司令部也分別在三國駐有軍政協調組織,也就是說在內政上有一定的干涉能力。但其干涉力度有相關條約約束,遠比不上在東俄、東烏等控制區內新國家的干涉力度。

除了這兩大二級駐軍司令部是統率着三個國家內的駐軍不同,其他駐軍司令部完全就是以國家為單位,不管大小都有駐軍司令部,分別只是越小越不重要的國家駐軍越較少,大國家或處於戰略要地的國家駐軍較多,總之在每個國家都有一個駐軍司令部統管在該國內的駐軍。同時駐軍司令部與該國政fǔ都會共組一個軍政協調委員會。

這個軍政協調委員會說白了就是阿拉斯加或者說海約國監督該國政fǔ運作,chā手該國內政的機構。這個干涉力度要遠大於在中亞的干涉力度。當然這個chā手多是軍事外jiāo方面的,在行政民事上各國政fǔ的自主權還是相當大的,只要他們不違背相關的約定就行。

每一個軍政協調委員會都會有七到十一個委員,除了駐軍司令和駐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該國元首、最高軍事領導人及外jiāo部長等五個人固定委員外,其他的委員全部由海約組織委任。

因為各個軍政協調委員會名額不一,國家也有大有小,所以一般是大國家通常只有東烏和東俄兩國才會出現十一名委員除了五個固定委員人外,將會有五到六名海約組織委任的委員,五年為一個任期固定委員則是誰在任誰擔任,沒有固定任期,比如駐軍司令只在職一年,他的任期當然只有一年,他離職後,他的席位會由新任駐軍司令自然接替。再比如該國政fǔ更迭,總統下台,那新上台總統也會自然接替前總統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