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洱縣城裡臨時佔了個大院子安置傷兵。孟覺曉這兩日每吠哪甘來看看受傷的士兵。勝利的喜悅之後。便是揮之不去的感傷。霸縣城外的野戰,如果不是敵方將領畏懼先逃亂了陣腳,河間軍的傷亡還要更大。直接戰死者一百八十六人,輕重傷者五百餘人,這一仗以多打少打成這個樣子。面對這些傷兵們,孟覺曉實在是很難高興的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建軍之處就設立的醫療隊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十幾個從民間搜刮來的跌打醫生加上五十個精心挑選出來的伶俐後生,傷員們得到了及時的照料。即便是這樣,這兩天還是不斷的有士兵傷勢過重救治無效而死。

“大人操典上寫的法子太神奇了,傷口用鹽水清洗後用烈酒擦拭。繃帶一律用開水煮過,這幾日下來傷口化膿傷兵的不多。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醫療隊的首席大夫姓石,五十多歲留着山羊鬍子。陪着孟覺曉邊走邊看,還不忘記拍馬屁,當然說的也是實話。

孟覺曉心說可惜自己不是學理工科的,不然或許能弄出青霉素來。傷兵們看上去情緒不錯,尤其是孟覺曉每日來慰問,傷兵們情緒都很穩定。這年月當兵可沒有什麼人生觀和信仰,當兵吃糧乾的就是賣命的生計,運氣好的能跟一個孟知府這樣的上司,軍餉從不短缺還能多拿,吃的也好,立功獎勵豐厚,死了撫恤更多。孟覺曉的做派兄弟們都看在眼裡的,這會讓那些傷兵再上戰場去廝殺,怕是也沒有一個說不去的。

看着一色的男性醫療兵,孟覺曉腦子裡冒出後世那些白衣天使的影子來。護理這種事情,女性還是有相當的優勢的。

這年月不是總體民風還是很開放的,孟覺曉想着是不是弄一些女人進來干護理。

霸縣在遼兵佔據的這些天,城內百姓經歷了一場浩劫。遼兵燒殺搶掠不說,走的時候還放了一把火燒了半個縣城。進城那一日,光是救火就忙到次日凌晨。

出了醫院,策馬行走在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的街道上,看着路邊的百姓燒紙祭奠親人的場面不斷,心裡痛恨遼兵殘暴的同時,孟覺曉心暗暗自責。終究還是來晚了一點,早知道就該分幾百士兵進城救火的。

這些天下來孟覺曉每日都要巡城。百姓們都認識這個年輕的知府。感激這位大人不但救下他們,還給他們衣服和食物,孟覺曉一路走來時不斷有百姓跪下,用這個最重的禮節表達自身的感激。

臨時的指揮部設在縣衙邊上的一座五進的宅院內,這裡本是城裡一家姓何的商戶的宅院。遼兵破城那日,宅院里主人躲在地窖里藏了幾天,才算是躲過這一劫。遼兵離開時沒忘記放火,主人及時出來救下大半個院子。大軍進城,何姓商人主動把孟覺曉請到家裡來住下。兩下一交流才曉得,這個姓何的商人也有河間府大市場的股份。

這幾日城裡各種事情實在忙不過來,好在被救下的百姓中有不少原本是衙門裡的人,主動出來帶着倖存的百姓把事情擔起來,河間軍也儘力的幫襯,霸縣城裡漸漸的恢復了一些人氣。

“遼兵當時要是掉頭不硬沖我軍陣,這一仗我們不好打。”進了院子走到客廳的門口時,聽到裡頭李川的大嗓門。

“換做是你來指揮遼兵,你打算怎麼打?”說這話的是張二明,那嗓門也是跟打雷似的。

這幾位是按照孟覺曉的吩咐,在做戰後總結呢。這些天河間軍白天幫城裡的百姓善後,夜裡以隊為單位,討論這一仗的得失,最後的結論往上報到各介。校尉手裡。這一招也是孟覺曉抄襲來的,冷兵器時代的作戰孟覺曉懂的不多,但是戰後總結總是不會錯的。

聽到裡面討論,孟覺曉停下腳步耐心的聽着,免得進去打斷他們的思路。

“換做是我只會騎兵作戰肯定不會這樣硬拼。具體該怎麼打不好說,但肯定是要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尋找步兵陣勢的弱點,然後才發起攻擊。這一次我軍能打贏,關鍵還是遼兵不捨得搶去的錢糧和百姓。”

“說的對,即便是這樣,騎兵的衝擊力還是很恐怖的。大人的陣法步戰無敵傷亡很但是遭遇騎兵沖陣。最前排的鐵甲狼蕪兵盾牌手還有長槍手,都遭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根據在下的經驗,步軍與騎兵遭遇。應該以車結陣,輔以強弓勁弩。而不是像這一仗,我軍全憑士卒之勇硬抗騎兵衝擊曹劍也插了一句,這時候甩卜小笑道:“曹大人說的有道理,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如果士兵沒用硬抗遼兵鐵騎的勇氣。就算有車陣又能如何?戰爭的關鍵,還是士卒的勇氣。比如此戰。我軍士卒論個人作戰技巧,遠遠不如遼兵。但是我軍人人抱着有進無退的鬥志,個咋小死戰向前,這才是遼兵被擊敗的根本所在

裡頭一輪的熱火朝天,外頭幕覺曉聽着也凹曰混姍旬書曬齊傘該說大家說的都很有點道理,泣只經不是單“技戰術層面的問題了。手下的將領都能有這樣的想法,對於孟覺曉而言是一個好事。

“好熱鬧啊!大家都在談什麼呢?”孟覺曉在門口大聲笑道,邁步進來時幾人紛紛站起行禮道:“見過大人。”

宇文校手裡捧着一個大本子,笑着解釋道;“大人安排我等討論戰鬥的得失,這不大家正在議論呢。卑職臨時被抓丁做了記錄員。”

“這樣好,以後要形成這樣的風氣。不論勝敗戰後一定要討論得失。不斷的完善我軍作戰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的結果回去後還要刊印出來,發放到全軍組織學習。”孟覺曉微笑着誇獎了一句,做了接下來的安排。

讓人請來縣裡臨時主事的典吏。孟覺曉讓他去跟城裡的百姓說,河間軍傷員缺少照顧的人算在城裡招募一些無家可歸的年輕女子幫忙。這個事情完全憑自願,以後在軍中待遇和一般的士兵一樣。

典吏應下後出去,傍晚時分回來複命,沒想到他這麼出去一宣傳,居然很輕鬆的就招募到三百多名年輕的女子。都在院子外頭站着等候。

孟覺曉心裡頗為吃驚,那典吏解釋這些年輕都是遭了遼兵的侮辱,家裡人也死沒了。孟覺曉此舉無疑給她們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是大大的善舉。其實典吏也是這麼認為了。軍中不是缺什麼護理的人手,而是孟知府心善,想給那些女子找條活路。所以典吏出去的時候,也是這麼跟大家說的。

院子門口三百多女子年齡看匕去都不大,都在那安靜的站着,等着孟覺曉出來。如果不是孟覺曉要招募人手,這些人中間不少人是打算去尋死的。被擄走的時候還有生的希望,被救回來時在同類鄙視的目光和閑言碎語中,反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不能不說這是一件很嘲諷的事情,所以那個典吏出來這麼一宣傳,很多人就放棄了去死的念頭跟來了。卓竟在河間軍里照顧傷員。也算是活着還有點小用。還能報孟大人為家人和自己報仇的恩情。最簡單的,還是有一個活下去的生計。當然也有人擔心選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