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揚州雙龍,絕跡江湖?”

李瑾瑜看着內衛送來的戰報,很是無所謂的放在一邊,既然他們已經絕跡於江湖,那也沒什麼值得關注的。

李瑾瑜的時間非常寶貴。

早晨參與朝會,上午批閱奏摺,中午簡單吃點東西,下午繼續批閱。

抬頭看去,觸目所及,除了堆積如山的奏摺,就是張柬之的老臉,想出去聽曲賞舞,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若非李瑾瑜突破無上大宗師,還有煉體圓滿的強健體魄,這麼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用不了幾年就會猝死。

想到此處,李瑾瑜越發佩服朱元璋那種工作狂,也不知道他的精力怎麼就這麼充沛,難道朱元璋不會累么?

事實上,李瑾瑜不該這麼累。

皇帝每月也有幾天休息時間,更何況是李瑾瑜,只不過武則天年前多數時間在休息,奏摺都留給了李瑾瑜。

這就使得,李瑾瑜要看的,除了年終總結就是年初計劃,每一樣都非常的耗費腦子,很多東西需要去學習。

某些比較重要的奏摺,甚至要看一個上午,還要去查找各種資料比對。

尤其是有關春耕的奏摺,就連狄仁傑都必須一字字的審閱,哪怕奏摺上有個錯別字,都必須圈起來訓斥一番。

李瑾瑜伸了個懶腰,看着那份來自於幽州的軍報,認真的分析道:“遼國堅持不了太久,很快會被攻破。”

狄仁傑道:“從哪一路突破?”

李瑾瑜道:“兀顏光。”

“詳細說說。”

“滿清大軍兩路入侵,分別是由多爾袞和多鐸領兵,遼國則是由耶律大石和兀顏光分別阻攔,雙方激戰多時。

兀顏光兵法並不算強,但有遼國最強底蘊太乙混天象陣,並且佔據部分地利優勢,看起來是最安全的那個。

看似如此,實則不然!

陣法終歸有破解之時,多爾袞與他前後拉扯數月時間,怕是已經想到破陣之策,最多半月,便會強攻破陣。”

說到此處,李瑾瑜又解釋了一下太乙混天象陣的精要:“太乙混天象陣蘊含五行八卦,二十八宿,奇門遁甲。

想要破陣,必須同時進攻。

絕對不能找尋生門和死門,因為此陣法既沒有單獨的生門,也沒有單獨的死門,全是生門,同時全是死門。

破陣之法,不在於二十八宿,也不在於十一曜大將,而在於周天五行擺布的外圍防禦,五行之氣才是根本。

在五行之氣核心處,則是太陰太陽的陰陽轉化,可以形成陰陽五行,因此破陣之時,必須最先強攻陰陽核心。

只要破去陰陽五行的輪轉,整個陣法便失去了最強的防護,接下來便是正面對沖,遼國絕非滿清鐵騎的對手。

多爾袞的兵力部署,很明顯是按照破陣之法來布置,只是不知道,多爾袞會用哪路大軍來衝擊太陰太陽。”

狄仁傑奇道:“你怎麼知道太乙混天象陣的破解之法?難道你得到了陣法的完整陣圖?會不會是偽造的?”

李瑾瑜笑道:“這事說來話長,起因其實是因為梁王武三思,他當初訓練了一隊殺手,合稱為‘十三死肖’。

十三死肖的‘人殺手’是被武三思以蠱毒控制,並非真心臣服,花滿樓幫他祛除魔障,他立刻離開武三思。

此人名叫甄兆人,倒也頗有幾分機緣氣數,逃脫追殺的時候,無意間進入一座玄女廟,得到三卷玄女天書。

一卷記載絕世武功,名為九天玄女真經,一卷記載了素女房中術,還有一卷則是奇門遁甲,行軍打仗之法。

去年秋天的時候,我出征苗疆,大破南詔國,武三思狼狽逃離,被朱無視引入伏擊圈,被甄兆人等人圍殺。

甄兆人自知罪孽深重,便用三卷玄女天書換了一塊免罪金牌,在苗疆做了個教書先生,終身不再返回中原。

三卷天書中的兵法韜略,剛好記錄著太乙混天象陣,雖然遼國對此進行多番修改完善,核心精要並無差別。”

狄仁傑喃喃道:“甄兆人?我記得他是上次恩科的榜眼,沒想到他竟然有這般遭遇,武三思虧欠好大孽債!”

張柬之道:“武三思這輩子做的缺德事多了,也不在乎多一兩件,反正他已經化為枯骨,罵他也是無用。”

狄仁傑奇道:“玄女天書?如果是三皇五帝時期的,誰來為你翻譯?”

李瑾瑜解釋道:“別的東西或許需要翻譯,這東西還真不需要,因為玄女天書只有圖畫,按照圖錄分析即可。

最為幸運的是,這上面的東西和戰神圖錄頗為相似,我去過戰神殿,對於天書上的內容,看一眼就能領悟!”

李瑾瑜伸手入懷,拿出一卷和長生訣非常相似的書卷,玄女天書的材料和長生訣一模一樣,都能萬年不朽。

九天玄女真經,狄仁傑肯定沒有任何興趣,房中術更不可能拿出來,李瑾瑜拿出來的,自然就是兵法韜略。

書卷上繪製着十幾種陣圖。

有九宮八卦陣、太乙混天象陣、九宮連環陣、顛倒天門陣,還有處於最核心位置的大陣——天一遁甲陣!

當年軒轅蚩尤決戰於逐鹿,九天玄女傳授奇門遁甲,助軒轅打破蚩尤。

軒轅用的陣法,便是天一遁甲陣。

此陣法內設九陣,布置八門,又在陣中布下三奇六儀,造出陰陽二遁,演練變換,遂成一千八百種陣法變化。

狄仁傑認真的參詳幾番,發現上面記載的陣法果然玄奧異常,不由得感嘆李瑾瑜的運氣,當真是百靈相助。

李瑾瑜道:“上天賜我天書,便是要告訴我,打仗當隨機應變,把這些奉為圭臬,敗亡只是在旦夕之間。”

張柬之道:“用於行軍打仗,或許有些不妥,但訓練護衛,讓金吾衛憑此護衛皇城,或許是絕好的選擇。”

李瑾瑜笑道:“張閣老說得對,不過此事並不心急,目前重要的事情應該是遼國,我可能又要領兵出征。”

狄仁傑斥道:“就知道你是坐不住的性子,不過這麼大的事情,也該有人坐鎮左威衛,你願意去就去吧。”

張柬之道:“何時出發?”

李瑾瑜道:“兵貴神速,如果我沒猜錯,多爾袞很快便會出手,我必須儘快出發,否則遼國會因此潰敗。”

遼國可以敗,但不能大潰敗。

遼國是中原和滿清間的屏障,在積蓄足夠的力量之前,絕對不能打破。

就在眾人商議的時候,邊關八百里加急送入到洛陽,一同到來的還有遼國的特使,局勢顯然非常的危險。

過不多時,武則天宣召眾人。

“兀顏光慘敗多爾袞之手,麾下十一曜大將盡數戰死沙場,多爾袞即將與多鐸合兵一處,夾擊耶律大石。”

武則天沉聲道:“遼國派遣使者向大周求援,咱們該當出手相助,此事關乎兩國安危,需要擇良將統兵。”

李瑾瑜趕忙說道:“臣願往。”

武則天沒有多說,直接封李瑾瑜為河北道行軍大總管,幽州大都督,便宜行事,先斬後奏,如帝親臨。

“瑾瑜,你需要多少兵馬?”

李瑾瑜道:“此去只為退兵,不為殲敵,三萬左威衛已經足夠,如果帶的兵馬過多,未免會陷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