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縣城的藥鋪能有百年人蔘。”

張半仙感嘆。

陳小滿好奇:“百年人蔘很好嗎?”

“聊勝於無。”

張半仙興緻缺缺。

能讓他看得上眼的,至少得萬年份的。

當然,萬年份的人蔘差不多該成精了。

陳小滿不懂什麼是“聊勝於無”,問他:“能補身子嗎?”

“可以。”

陳小滿就興緻勃勃指着人蔘道:“我就要這個。”

眾人:“……”

掌柜認真找了會兒,用夾子將盒子里一根掉落的人蔘須夾起來,放到一張油紙上。

眾人:“……”

陳小滿指着錦盒另外一角:“這兒還有一根。”

掌柜按着她說的又夾了一根人蔘須放在油紙上。

眾人:“……”

老李頭壓低聲音對周大丫道:“趕緊把小滿抱走吧。”

周大丫捂着眼睛,壓低聲音道:“這是她對慧蓮的心意,你就忍着吧。”

老李頭嘀咕起來:“傳出去丟人啊。”

他們村戶人家本就買不起人蔘,如今要撿點邊角料,顯得他們打腫臉充胖子了。

周大丫寬慰他:“咱不傳出去就得。”

老李頭只能眼睜睜看着陳小滿跟掌柜你來我往。

等兩人將掉落的人蔘須都撿出來放到油紙上,陳小滿就巴巴盯着還沒掉落的人蔘須。

掌柜立刻警惕起來:“人蔘上的你別想!”

陳小滿指指櫃檯上的錢:“我這麼多錢,才買四根鬚鬚。”

那小模樣,還嫌貴呢。

掌柜趕忙關上盒子,放到櫃檯底下,才道:“你的錢只夠買這麼多。”

將油紙包好,遞給陳小滿:“你拿好,別掉了。”

陳小滿不舍地收回目光:“好吧。”

早知道再留點錢了。

掌柜將錢拿了丟進錢櫃里,這才道:“回去煮水喝吧,雖說是人蔘須,也有藥效。”

陳小滿用力點點頭,就開心對周大丫道:“娘,我們回家吧。”

她要趕緊回去煮人蔘須。

老李頭長長鬆了口氣,催促道:“快回去。”

三人出了藥鋪,徑直回家。

老李家的院子旁邊是空地,青磚大瓦房就建在旁邊。

他們到家門口,那些幫忙建房子的村裡人紛紛跟陳小滿打招呼。

陳小滿忙着一一應了話,就道:“各位

侄子孫子們,我先去忙,一會兒再來找你們玩。”

村裡人:“……”

這話聽着怎麼那麼彆扭?

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侄子孫子。

誰讓人家輩分大呢。

陳小滿進了院子,就衝進了廚房。???

楊慧蓮正忙着切菜,瞥了她一眼,又去忙自己手裡的活。

陳小滿高興地跑到她跟前,奶聲奶氣道:“大嫂,我幫你買了人蔘,吃了身子就好啦!”

楊慧蓮驚呆了,驚呼:“人蔘?”

那不是大戶人家才能吃的大補之物嗎?

陳小滿舉起油紙包,獻寶一般遞給楊慧蓮:“在這兒!”

楊慧蓮眼睛越睜越大,呼吸都屏住了。

竟然真的買了?!

她迫不及待地將菜刀丟到一邊,拿了油紙包就快速拆開。

看到裡面的東西,她好似被人兜頭潑了盆涼水,一時呆愣在原地。

好一會兒,她才回過神,指着那幾根歪歪扭扭的草根:“這就是人蔘?”

陳小滿肯定地點頭:“在藥鋪買的。”

楊慧蓮努力憋啊憋。

到底沒忍住:“你是不是被騙了?”

她沒見過人蔘,也看過戲啊。

戲裡的人蔘明明像白蘿卜。

“小滿看着掌柜把人蔘拿出來的。”

陳小滿很堅定。

半仙爺爺告訴她是百年人蔘。

楊慧蓮覺得頭有點痛。

橫看豎看這都像野草根啊。

“是人蔘須,小滿的錢只夠買這些。”

周大丫的

錢了呀。

“你賣了多少錢?

“一共35個大錢,分給初元哥哥十五個大錢,我的二十個大錢買了人蔘啦。

楊慧蓮張了張嘴,半晌才驚訝道:“那點魚丸賣了三十五個大錢?

➞漁眠提醒:《老李家的錦鯉童養媳》最新章節第161章 小滿你救救爹吧

“五個大錢一包,我們有八包,能賣四十個大錢。

陳小滿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送了一包給布鋪子的掌柜,讓他送給朋友嘗嘗。他是縣城的人,朋友肯定也很有錢,吃了魚丸就會想買的。

說完,她小心地看着楊慧蓮:“大嫂,你是不是生氣了呀?

楊慧蓮震驚了。

一包魚丸竟然能賣五個大錢?

那一包看着多,其實也就半斤上下。

按着這個價格,一斤魚丸豈不是能賣十個大錢?

楊慧蓮雙眼越掙越大。

這可比烏袍的生意還好啊!

烏袍都是野生的,摘了就沒了。

還得跟人搶。

可魚丸只要有魚就能做。

大寶是村裡有名的捕魚能手。

楊慧蓮心頭火熱。

“大嫂高興呢,要是布鋪子掌柜的朋友願意買魚丸,以後我們就能掙不少錢。

楊慧蓮忍不住笑道。

陳小滿咧了嘴,“我也是這麼想的。

她看向楊慧蓮手裡的油紙包:“大嫂,我幫你煮人蔘呀。

楊慧蓮心頭又是一陣感動。

“我自己煮,你……你去玩兒吧。

陳小滿一聽就不樂意了。

她還要加藥呢。

陳小滿連連搖頭:“我幫大嫂煮,我很會熬藥的。

楊慧蓮眼眶發熱。

她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趕忙將油紙包還給陳小滿。

啞着嗓子道:“那就交給你了。

陳小滿接過油紙包,四處看了看,就瞄上了灶台上燒水的罐子。

幾步跑過去,揭開蓋子,裡面是滿滿一罐子水。

她丟進去一根人蔘須,蓋上蓋子,將剩下的人蔘須包好塞進懷裡。

拍拍小手,就對目瞪口呆的楊慧蓮咧嘴笑。

楊慧蓮:“……

她怎麼能信一個三歲的丫頭會熬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