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漢武帝獨尊儒術。聖人今日重定度量衡、正文字形意、定官話口音,又設立聖賢祠興百家之所學,這是要和秦皇漢武爭鋒啊。”王績道:

“不過我有個疑問,你曾經說過獨尊儒術從思想上完成統一,才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文化群體。現在又準備興百家之學,就不怕學術界重歸混亂嗎。”

“這房間燒的太熱了,不好,冷熱交替反而容易感冒。”岳山把棉襖的扣子解開,用手扇着風抱怨,然後才說道:

“重興百家?你想多了。百家的學問在哪裡?百家的傳人又在哪裡?”

“獨尊儒術之後百家之學早就散失殆盡,這麼多年我們動用了全部力量收集百家典籍,也只找到了一些殘片斷章。沒有了核心典籍,所謂百家永遠都只能存在於歷史之中。”

“能完整流傳到現在的只有道、儒、法、兵四家而已,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四家也早已融合在一起無法分開。”

“一個統一的多元化的文明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就算有新的思想出現,也會迅速被這個強大文明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幾無分裂的可能。”

“所以設立聖賢祠把諸子百家的聖賢請進去,不會造成中華文明思想上的分裂。”

“反而會時刻警醒作為後來者的我們,曾經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多麼燦爛的文明。我們不可自傲自大,只有時刻保持謙虛上進之心才能繼承發展華夏文明。”

大統一的思想有好處,這一點獨尊儒術已經證明了,讓華夏民族凝成了一股繩。但壞處也有,當真的‘獨尊儒術’之後,學術界就會慢慢變得‘狹隘’。

事實上雖然漢武帝時期就開始獨尊儒術,但就算是在漢朝也從來都沒有真的只‘獨尊’過儒學一家,實際上是道儒法兵並行的。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宋朝建立,才真的進入了獨尊儒術的時代。

真正獨尊儒家的後果是什麼呢?

法家?人家都喊出半部論語治天下了,你法家敢露頭試試。我儒家以幾千年前的聖人制定的標準來治理國家,你法家滾一邊去。

兵家?都淪落到和囚犯一個待遇了——臉上刺字。

雖然當兵的臉上刺字是朱溫搞出來的,但真正把它發揚光大當成制度來執行的還是宋朝。

什麼樣的人臉上才刺字?罪犯啊,刺面本身就是一種懲罰罪犯的手段。現在卻給保家衛國的軍人臉上刺字,宋朝的皇帝和文人確實很有想法。

你為國家流過血受過傷?呵呵,文人想殺你連理由都不需要,一句你太傲了不尊重我,就能把你殺了。

你說他為國殺敵立過功,是國家的好男兒?讀書人參加科舉考取功名的才叫好男兒,你們就是一群賊配軍,和賤民一個級別的,也敢稱好男兒?

兵家徹底被踩進了泥坑裡,還被儒家的讀書人用腳踩着臉狠狠的踐踏。

道家算是下場最好的,化身為道教勉強苟延殘喘。

在那個時候,除儒家之外都是歪理邪說,甚至你的想法和先賢不一樣都成為了褻瀆。

雖然中華民族沒有燒死異端的前科,但孤立你還是沒問題的。

要是儒家能推陳出新把文明推向更高峰也行,問題是他們沒這個能力。

他們先是吃祖上留下來的老本,等把祖上留下來的典籍詮釋一遍之後,繼任者發現自己無事可做了。

他們也在嘗試突破,可他們不想着跳出圈子尋找新的東西,而是繼續在圈子裡打轉尋找沒有被發現的東西。

於是他們就開始‘深挖’祖宗留下的典籍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字,揣摩聖人沒有寫在書上的更高深的想法。

理學和心學就是這麼誕生,這兩家的出現確實把儒家文化推上了高峰,但在治理國家上面沒有多大建樹,甚至還開了倒車。

當然,這裡指的不是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之類的,朱熹解釋過人娶妻生子希望過上好日子是天理,想娶三妻四妾想住廣廈萬間奴僕成群才是人慾。

但理學作為統治國家的思想基石,太過於強調人心了。

後世人都明白,人心是不可控的,比較切合實際的律法和道德體系更加適合治理國家,過於強調人心就是走火入魔。

有人要說了,理學真的那麼不堪嗎?你怎麼知道,你試過?

雖然我沒試過,但有人試過啊,就是滿清。

滿清朝廷照搬了宋朝的理學思想治理天下,對理學思想的執行力度比宋明兩朝還要大,簡直就是當成了金科玉律。

然而後果是什麼?它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對思想禁錮最嚴厲的朝代。雖然最應該責怪的還是滿清統治者,但理學也有不小的鍋。

所以吐槽滿清的時候完全可以順便吐槽一下理學思想太過於不切實際,太過於理想化了。

設立聖賢祠把先秦諸子百家全部請進去,就是要告訴天下人,華夏文明不只是有儒家一家,而是由無數聖賢用自己的思想為引導發展而成的。

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能就這樣把它們拋棄,而是有選擇的吸收融合。

當你們對當前的學問研究陷入瓶頸無法找到前路的時候,可以回頭看看百家其它的思想,說不定就觸類旁通了呢。

幸好現在是唐朝——儘管百家思想流失的差不多了,還是被他收集到了一部分。要是再過上幾百年,那就真的只能靠考古從古人的墓里尋找了。

這些殘篇雖然缺失很多,但仔細研讀還是能從中一窺百家燦爛的思想光輝的。

除此之外,聖賢祠的建設也能保住道家、法家和兵家現有的地位,防止他們和前世一樣被儒家給踩在腳底下。

有人要問了,儒家這麼聽話讓你設立聖賢祠?會同意把諸子百家的聖賢都放進去?

問題是他們不聽話也不行啊。現在是唐朝,道家才是第一等的顯學,其後是佛家,最後才是儒家。

現在朝廷設立聖賢祠還輪不到他們反對,甚至他們還會反過來支持。因為把自家學說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抬進聖賢祠,有助於他們學術的生存和延續。

“已經確定哪些人可以進入聖賢祠?”王績略帶着些期盼的道。

岳山自然懂他的意思,也沒有做弄他,直言道:“放心,令兄也在其列。”

王績激動的道:“哈哈……還是岳候懂我,如此九泉之下我也有臉面見兄長了。”

王通是隋唐兩朝為數不多的在學問上做出一定突破的人,前幾天商量人選的時候,他自然也入了列。

等他情緒稍微平息,岳山才繼續說道:“上古時期有巢氏、緇衣氏、燧人氏、弇茲氏、伏羲氏、神農氏六人入列。”

“近古時期的有黃帝、蚩尤、嫘祖、倉頡、顓頊、帝嚳、堯、舜、禹等人。”

這裡還有幾個人岳山沒有說,那就是他在《華夏文明》這本書里杜撰的那幾個,遷徙到四面八方繁衍出各異族的所謂的黃帝後裔。

目的自然是通過這種方法進一步增加各個異族對華夏文明的認同感,為民族大融合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