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歷史上歐洲曾經有四次差點被來自亞洲的勢力滅亡。

第一次是匈奴王阿提拉,被歐洲人冠以上帝之鞭的大名。

第二次是阿拉伯帝國,也是差點滅了歐洲。

第三次是蒙古帝國西征,這也是歐洲最危險的一次。窩闊台就差點打到維也納,歐洲都嚇尿了。可惜他在這時候死了,西征軍收兵。

第四任大汗蒙哥時期,拔都從莫斯科出兵一路把歐洲打的就剩下最後一塊自留地。

可惜天公不作美,就在最後決戰的時候,歐洲連年大雨不利於騎兵作戰,拔都不得不退回莫斯科休整。

也就在這個時候,蒙哥攻打南宋四川釣魚城的時候死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導致蒙古帝國分裂成四個汗國,歐洲才得以存活下來。

可以說要不是那一場大雨和蒙哥的突然死亡,歐洲已經被拔都給滅掉了。史學界也因此留下了一個流傳並不是很廣的梗,四川人拯救了歐洲。

第四次是奧斯曼帝國……

當然了,這四次是最危險的,並不是說就只有這四次。

翻翻史書亞洲入侵歐洲簡直就是常態,根據考古發現在史前亞洲原始人就數次對歐洲原始人發起進攻。

後來的保加利亞人、馬扎爾人、阿瓦爾人、塞爾柱人、亞述人等等,可以說每一次都是來自亞洲的力量把歐洲摁在地上摩擦。

區別是打到什麼程度。

所以說就算沒有岳山,大唐西征成功率也非常高。

更何況這一世有了他這個穿越者,大唐的綜合國力比原本的歷史上強了好幾倍。

別的不說,大唐此時有二十萬精銳騎兵。這不是二十萬步兵,也不是二十萬騎上戰馬的步兵,而是經過實戰檢驗的二十萬精銳騎兵。

縱觀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哪一個王朝擁有如此多精銳騎兵,包括漢朝……光後勤就能把一個國家拖垮。可大唐養活他們非常輕鬆,一點都不吃力。

這還不算步兵、散裝騎兵和海軍。

這就叫綜合實力。

還提前一千年創造出了高技術的火炮……

種種條件綜合在一起,岳山說大唐有九成勝算已經很謙虛了,要不是怕毒奶他都敢直接說十成。

會議結束後朝廷開始了接二連三的大動作。

行政系統的動作最快,戶部加派了更多力量進行清查工作;吏部第一次站出來支持,甚至為此更改了最近兩年的考功標準,凡是不支持戶部清查工作的官員,考核一律下等。

這個命令一下,但凡還有上進心的官吏都瘋了。以前對清查工作不管不問什麼暗中製造麻煩,現在反過來主動找清查組開展工作,誰敢阻撓就恨不得把誰給弄死。

要知道下等考評就意味着任期滿了之後會被降職,有了這個污點,也幾乎意味着他們沒有繼續晉陞的可能了。

關係到自己的升官發財,什麼老朋友、什麼兄弟,那都是假的。

吏部出手直接拿住了天下官吏的命脈,清查工作頓時變得順利起來。

還有就是隱戶遷徙,宰輔們直接下令五年內往嶺南東道遷徙兩萬戶過去,南方其他各道也會相繼遷徙民戶過去。

最主要的一個政令就是,朝廷正式把道由監察區劃轉變為行政區劃,在道一級設置行政衙門統管一道行政事務。

道的行政長官暫時命名為牧,意為替天子牧民。比如某個人任京畿道的最高行政長官,他就可以被稱之為京畿牧。以此類推,湖南牧、湖北牧等等。牧的佐官為別駕。

因為道的級別太高,三班六房的級別自然也高,它們的主事不再是吏而是標準的官身。每個道還要配套設置都督府駐軍安定地方。

這一套下來起碼增加了三十個級別不低的官身出來。

這下舉國沸騰,官場就像炸了鍋一樣。統管一道民政事務,這才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啊。

但凡有點想法的都四處奔走,希望能成為其中之一。理想小一些的也想進入道一級衙門工作,混個三班六房的主事就不錯。

朝中大佬的門檻都快要被踏平了,包括岳山都被不知道多少人拜訪過。

不過他們註定要失望了,設立道一級的行政區劃,這是史無前例的事情,李世民和朝中諸公都非常謹慎。

牧和別駕的每一個人選都是李世民親自挑選出來的,根本就沒用別的臣子插手,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安插自己的心腹。

……

行政系統大動干戈,軍方也是各種動作不斷。

樞密院先是和兵部一起瓜分了大唐海軍。

之前岳山創立海軍的時候誰都不重視,加上李世民有意放權,海軍事實上獨立於兵部和樞密院之外。

自己問戶部要軍糧、自己徵兵、自己打造戰船……這明顯是不符合規章制度的。

之前李靖、李績、李道宗等人不願意得罪岳山,就一直沒吭氣兒,現在自然要趁機把這一支力量納入體制內。

海軍歸樞密院管轄,造船廠和招募士兵權限歸兵部所有。

樞密院還同時給北方草原大軍下了死命令,必須在入冬前結束對東突厥戰事,徹底靖請草原。

還給朝廷上書於今年內再次招募四個折衝府的府兵,其中騎兵兩個折衝府,海軍兩個折衝府。

朝廷幾乎沒有猶豫就同意了,下旨兵部馬上開始招募,十月份前把新兵交給樞密院。

有兵就要有將,樞密院還從全軍抽調有潛力的年輕人送到龍首山軍校和棣州海軍學院進行培訓。

然後他們又和兵部、戶部一起行動,暗中往幽州一線和青海一線調集軍用物資。

……

整個大唐就和擰緊了發條一般,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這其中還出現了一個插曲,一次朝會上李世民以諸位大佬工作辛苦為由,賜給了所有宰輔重臣一人一座大鐘表。

二十幾座一人高的鐘錶一字排開,別提多壯觀了。

一開始大家都很奇怪,這個鐘錶是什麼東西?

李世民這才告訴大家這是看時間用的,並興緻勃勃的親自教所有人如何看時間。

鐘錶?計時用的?不管黑天白夜颳風下雨隨時隨地都可以用,每天的誤差不差過十個呼吸?

神器啊。

獲得賞賜的大臣們對皇帝自然是感激涕零,尤其是皇帝親自教他們如何看時間,如何調時間,簡直皇恩浩蕩啊。

那些沒有獲得賞賜的人眼珠子都紅了。

只有岳山,暗中感嘆有錢能使鬼推磨啊。李世民堂堂九五至尊都親自下場吆喝了,鐘錶想不大賣都不行。

鐘錶之名一夜之間傳遍京城,大家都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居然能準確的計量時間。

第二天朝廷又以幫助各衙門準確掌握時間,以免上班遲到早退為由,給各部衙門都賜了一座鐘表。

這下鐘錶的名聲傳播的更遠了,甚至一度壓過了把道劃為行政區域大新聞。

無數人都開始好奇這個鐘錶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甚至有人喊出了百金買鐘錶的高價,然而這東西根本就沒地兒賣。

這不但沒有打消大家的好奇心,反而把鐘錶炒作的更熱門。

京中一旦有什麼新奇事物很快就會傳遍全國,沒多久全大唐都知道皇帝又搞出了一個叫鐘錶的計時工具,能無視任何外部條件準確計量時間。

有些地方甚至傳出了這是神仙入夢傳授給皇帝的神器什麼的,反正消息越穿越玄乎。

直到一周後一個消息突然傳出,鐘錶其實是皇商行製作獻給聖人的。從下個月一號開始,所有皇商行的商鋪都可以買到,大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

這個消息有人信有人不信,但不管信不信,都開始關注起皇商行的商鋪來。這樣一來卻帶來一個誰都意想不到結果,皇商行的其它商品銷售額暴漲了三成還多。

但有一部分人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結合之前皇商行在龍首原皇家園林開設了新的作坊,購買了大量的木材,當時都以為是在製作新式傢具什麼的。現在看來,十有八九就是製作鐘錶的。

而且還拉來皇帝親自打廣告,果然是皇家的生意啊,這誰能比得了。

不少人一邊羨慕嫉妒恨,一邊鄙視李世民不像個皇帝樣兒,居然為了區區一點點錢就出來打廣告,節操吶。

但就算是老學究也不敢站出來職責李世民,不是害怕他殺人,而是鐘錶這東西利國利民啊,你沒理由職責。

別人都在忙,岳山也沒有閑着。

他先是和李世民仔細探討了新作《華夏文明》,當雙方意見達成一致之後,他又花了幾天功夫重新修改了一遍,確定了最終稿。

不過他並沒有急着出版,而是把儒釋道三家的代表性人物全都叫到了一起,準備召開一場會議。

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自然沒有人敢拒絕他的邀請。

儒家過來的是孔穎達、王績二人;道家過來的是道教掌門人茅山掌教王遠知老道長、他的弟子呂前昌,道家重玄派成玄英、李淳風。

佛教來的有武德年間冊封的十大德來了三位,禪宗四祖道信。

這些人齊聚渭水書院,準備召開一場會影響到華夏文明未來走向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