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三百七十章 郭子儀的感動

“我家蔡將軍欲有意向相國投誠,請相國給予收錄。”黑衣人必恭必敬地給李清跪下行了個禮,隨即從懷裡取出一封信舉過頭頂,在一旁看押他的親兵接過,遞給了李清。

蔡將軍就是蔡希德,他因負責防守安西軍進攻的西段城牆而損失慘重,眼看兵力損耗過半,而安慶緒非但沒有援助之意,反而趁機派心腹來督軍,企圖奪走他的部屬,眼看唐軍破城在即,叛軍大勢已去,蔡希德便下定決心投降李清。

李清卻沒有急着打開信,而是冷冷地問黑衣人道:“下午唐軍攻城時遭到你家蔡將軍激烈抵抗,本相絲毫看不出他有投降之心,現在相隔不到三個時辰,他便說要投降,讓人如何相信他的誠心?”

黑衣人呆了一下,他立刻急聲道:“相國大人有所不知,蔡將軍之子被安慶緒扣為人質,他不得不從命,但今天戰事稍一平息,安慶緒便派左相張通儒前來督軍,指責我家將軍作戰不力,又私下接見其部將,勸他們力反蔡將軍,我家將軍走投無路才決定投降相國,決非有假。”

李清點了點頭,“走投無路,這倒是實話!”他隨即拆開了蔡希德的信,蔡希德在信中極盡諂媚之語,且信誓旦旦效忠李清,卻絲毫不提朝廷,看來這些叛軍也很清楚長安局勢。

李清沉思了片刻,歷史上藩鎮割據的根子便出在大唐平定安史之亂時,對投降的叛軍大將未能徹底清肅,反而准予他們保留軍隊並委以重用,當然,這也是當時朝廷無力徹底平定叛將,又擔心史思明之亂重演而採取的妥協辦法,但最終卻釀成了大禍。

現在他李清自然不會再走這一步,但一味殺伐在政治上也是愚蠢的,必須有所取捨,審時度勢才是上上之選,想到此,他便對蔡希德的特使道:“蔡將軍欲棄暗投明,本帥當然歡迎,事情宜早不宜遲,為顯誠意,我也會派一人跟你回去協助蔡將軍。”

所謂協助,說白了便是監視蔡希德,防止他使詐或是出爾反爾,李清當即將手下帳前衙將辛京杲叫來囑咐了幾句,最後寫了一封信遞給他道:“除了監視蔡希德,你再替我做一件事,將這封信交給他們的相國嚴庄......”

深秋是多霧的季節,夜色深沉,霧也漸漸起來,將巍峨高聳的洛陽城蒙上一層灰暗的輕紗,李清從唐營遠眺城頭,霧氣濃重,已經看不見城上的的火光,他關心的並不是蔡希德會如何?而是嚴庄,這涉及到他的一個計劃能否順利完成。

“相國可是擔心蔡希德有詐?”

李清急回頭,只見郭子儀笑咪咪走了過來,雖然李清在一個時辰前剛剛殺了僕固懷恩,並奪走了他的部眾,但郭子儀卻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依然笑容可掬,這就是他的圓滑之處,他也知道李清殺僕固懷恩的目的不過是想敲打河東軍,在河東軍中樹威,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奪走僕固懷恩手中五千精騎,事實上他郭子儀雖為朔方、河東兩鎮節度使,但時日尚短,一些依附於他的大將他也控制不住,比如李抱玉、衛伯玉還有就是僕固懷恩,所以李清殺死了僕固懷恩,對他也並無太大影響,他的直屬部隊,約六萬餘士兵都留在了河東,由大將李國臣率領,並未跟他南下。

李清淡淡笑了笑道:“蔡希德真投降也好,假投降也罷,這又有何妨?不過這次攻打洛陽事關重大,我自然應謹慎些。”

停了停,卻不見郭子儀的回答,李清微微詫異,他抬頭看了看郭子儀,見他目光憂慮,欲言卻又止,似乎有話要對自己說,便指了指身旁的兩塊大石笑道:“郭老將軍不妨坐下來聊一聊。”

“聽說相國的家人回長安了?”

郭子儀坐了下來,對李清笑道:“聽說進長安之時有千名騎兵左右護衛,引起長安轟動,連我的家人都寫信告訴於我。”

“那也沒法子,李清做事鹵莽得罪了不少人,護衛當然要嚴密一點。”

郭子儀似乎在和他聊着家常,神態平靜而從容,但李清知道,他是在一步一步走上正題,果然,只說了幾句,郭子儀的話鋒一轉,便切入正題。

他沉吟片刻道:“雖然人說交淺言深是大忌,而且我身份低微,與相國並肩而坐已是不易,怎敢再多言其他,但老夫今年六十有餘,從軍近四十年,不敢說是大將軍的前輩,但老兵總歸算得上,有些話我壓在心中很久,卻一直沒有機會,現在難得與大將軍獨處,這些話便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若有失禮之處,請大將軍多多包涵。”

李清見他已經漸漸將對自己的稱呼改成了大將軍,知道他要說什麼,只微微一笑道:“老將軍但講無妨。”

郭子儀輕輕咳嗽一聲道:“相國能料敵在先,大破崔乾佑精騎,力挽我大唐於危急,僅這一件事就足以讓子儀佩服,但如果相國能再退一步,那子儀就不僅僅是佩服,而且還敬仰相國的品格。”

“依老將軍之意。李清該如何退呢?”李清依然不露聲色問道。

“以大將軍之智,這還需要我點破嗎?”郭子儀惋惜地嘆了口氣道:“大將軍難道不知道自己走的這條路很危險嗎?其實很多事情大將軍做得可以圓滑一點,可以再忍讓一些,比如那些募兵用的土地,大將軍完全可以找一些大商賈來開刀,又何必去動宗室,讓皇上難堪,將來這會給大將軍帶來殺身之禍的啊!”

“圓滑?”李清冷笑了一聲,“我從天寶三年入仕以來,做事一直就講求圓滑與讓步,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可有些事情僅靠圓滑與讓步是做不到的,就說土地兼并,太上皇下過多少次限田令,然後一次次讓步,最後不了了之,可結果呢?土地兼并之風愈演愈烈,天下良田十之**被權貴所佔,這其中宗室又佔了六成以上,他們就象蝗蟲,永無止境的貪婪,大唐千千萬萬的百姓已無立錐之地,天佑我大唐,最後竟是安祿山造反,給了我們一次機會,若是陳勝吳廣振臂一呼,你我還能在此促膝談心嗎?”

說到這裡,李清停了一下,控制住略略有些激動的情緒,他仰天長長地吐了口悶氣,繼續道:“我的恩師章仇相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土地兼并再持續下來,將威脅到大唐帝國的百年根基,他明知這其中艱險,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了,我還記得他曾按着我肩膀說,如果他失敗了,希望我能接着他遺志做下去,他真的失敗了,而且是痛苦地死去,臨死都未能瞑目,從那時起我就知道,要想解決土地問題,靠溫和的一紙限田令根本就行不通,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放棄既得利益,必須要用強硬的手段來改變,在這一點上,忍讓是換不來土地,原則更不能向圓滑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