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印書館的人成為第二批看到這本書的人。

不要小瞧印書館的工人,說他們是這個世界上讀書最多的群體之一,一點都不為過。

唐國從各地收集來的書籍,先經過弘文館謄抄注釋,然後就送到印書館大批量印刷。

每一本他們都讀過。

閱讀量上去了,鑒賞水平自然而然的就跟着提上去了。

讀過文易的這部書之後他們的心情非常的複雜,高興、激動、委屈、恍然大悟等等混雜在一起。

他們不知道這本書里的說法對不對,可他們願意相信是對的,且願意為了實現書里所描繪的世界而奮鬥。

然後印書館暫停了其它所有的工作,把全部力量都用來印刷這本書。

十五萬字的書,三天半就完成了雕版製作,第四天成書就已經擺在了文易的桌案上。

他審閱一遍,確定沒有任何改動之後下令大批量印刷,他要讓唐國人手一本《權與責》。

第三批看到這本書的是薛大元、甘憲、莫俊、吳儀、陳秀、周啟這些高層。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被震驚了。

莫俊、吳儀、陳秀、郭吉廷等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大驚失色彷徨不安,這本書大逆不道啊。

薛大元、古義、張鴻等出身低微的人激動的淚流滿面,大王還是那個大王,一心為民始終未變。

以周啟為代表的黃老派則歡喜的手舞足蹈,這本書大量引用了老莊思想。

尤其是‘天之道、人之道’更是被認為精髓中的精髓,是黃老學說上的重大突破,他們怎麼可能不高興。

儒家學派的人心情複雜,這本書在很多地方對儒家推崇的倫理道德體系是一種顛覆。

但它也同樣引用了大量儒家思想,尤其是推崇孟子。且這本書也直言,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建立大同世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他們投奔唐國,不就是被大同世界這個目標所吸引的嗎?

如果唐國也用老一套的方法,他們來這裡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他們的心情是最複雜的,但總體上還是能接受的。

甘憲看完之後面無表情,但回家之後就準備把自己所有的書給燒了。他的家人一邊拖延,一邊去宮裡找文易。

接到消息文易衣服都沒穿好,一路狂奔總算在最後關頭把書都搶了下來。

然後兩人徹夜長談,談《權與責》,談‘天道’,談‘人道’,談法,論古,暢想未來……

甘憲終於放棄了燒書的打算,但也發誓在沒有徹底參透《權與責》之前不會再寫一言。

文易心中鬆了口氣,不寫就不寫吧。

甘憲的研究是對之前法家思想的匯總和思辨,哪怕沒有任何新意,都是能夠傳世的巨著。

更何況他接受了文易的熏陶,雖然沒有做出巨大突破,但也提出了不少新意,燒掉就太可惜了。

看完這部書之後高層才終於明白,文易為啥總是說先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人才,再出兵打天下。

如果他所謂的新人才就是書中所寫的那種,確實應該提前培養。

《權與責》所帶來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第四批看到這部書的是中低級官吏,以及教書先生。

至此這本書徹底傳開,成為唐國討論最多的話題,凡是人群扎堆的地方,必然有人提這本書。

隨後關於這本書的解讀也越來越多,爭辯也逐漸變多。

文易再次出手,在國子監開設了一個班,遴選數十名年輕的學子,他親自授課專門講這本書。

之後這些學子會前往各地,傳播這本書的內容。

這個班只有五十名學子,然而每次開講房間里里外外都站滿了人,聽課的人數基本都在兩三百。

與此同時,他還把報紙這個東西給搞了出來。

但印刷報紙用雕版就太不划算了,於是活字印刷術問世。對現在的印書館來說,搞出活字印刷太簡單了。

為了節約紙張,報紙印刷用的是蠅頭小字,雕刻這麼小的字對工匠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還好前幾年印書館培養出了足夠多的工匠,要不然還沒那麼容易。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拼音和簡體字的功勞,按照拼音的首字母、次字母……的順序進行排序,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字塊。

繁體字筆畫多,想雕刻蠅頭小字難度太大,就算雕刻成功印刷出來也可能是一團墨點,簡體字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

唐國周報,是這份報紙的名字。

第一版面印刷的是一些政策性的東西,其餘版面全是關於《權與責》的解讀。

但這些解讀都不是出自文易之手,最開始是學習班的學子的作業,選取優秀的刊載。

後來那些旁聽的人也想發表意見,就試着投稿,優秀的也被採納了。這下可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稿。

後來甚至有人投遞別的書籍的解讀稿件,寫的還非常優秀。咋辦,要不要刊載?

文易思考之後決定在國子監旗下專門開辦一家學報,名字就叫國子學報。

國子學報一經辦成就受到所有讀書人的追捧,各種稿件蜂擁而來。

有了報紙就要有相應的律法,否則會出大問題。

文易和眾臣商量之後,一致決定在禮部下新設一個新聞出版局,管理這方面的工作,同時還制定了新聞出版暫行規定。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未經許可任何人和單位不得開辦報刊。

而眼下除了唐國周報和國子學報,他們不準備再開設別的報紙。

先讓這兩份報刊運行一段時間,看看會出現什麼問題,並根據問題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然後在決定要不要發放更多牌照。

再說回《權與責》。

怕引起不必要的混亂,文易並沒有直接把書發給百姓。而是等到他在國子監的這一批學生結業,才這樣做。

免費發書,確保每一戶都至少有一本。

然後國子監的這一批學子就前往各處開講座,給大家解讀這本書的內容,確保不會被有心人曲解利用。

再有報紙作為配合,推廣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

衛尉司也沒有閑着,全部撒出去監視地方,看有沒有誰讀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