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甘憲遲疑了一下答道:“你我皆百姓。”

文易道:“對,你和我都是市井百姓出身,我們就應該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我們出人頭地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奴役百姓,而是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一些。”

“這才是最符合聖賢本意的做法,這才是大丈夫應該有的理想和抱負。”

甘憲陷入了沉思,還是那句話,這種思想前所未見可越琢磨就越覺得有道理。

他內心深處被觸動,產生了一股情緒,人就應該是這樣的。

文易停了一會兒給他反應時間,然後才說道:“你的問題不用我回答,先賢已經給出了答案。”

“剛才你說的那種方法叫愚民之法,也是最愚蠢的方法。”

“豈不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又有言堵不如疏,真正正確的做法是開啟民智。”

“荀子·富國篇有言: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要告訴百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他們知法懂法才能守法。”

“有不公的地方不能裝作沒看到,也不能通過愚弄百姓來解決。這樣做只會讓不公變本加厲,最終導致天下大亂。”

“最好的做法是把不公解決掉,有土匪惡霸就抓起來按律處置,有貪官污吏也及時用國法來懲治。”

“百姓非但不會不滿,反而會更加忠誠。有死亡的威懾在,百官心中也會有所忌憚不敢太過於肆無忌憚。”

“如此方能長治久安國祚綿長……甘先生以為然否?”

甘憲恭敬的行了一禮,心悅誠服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文郎君教誨。”

文易心中也喘了口大氣兒,其實他對這玩意兒了解也不多。

只是把前世在網上當鍵盤俠時候的精神拿了出來,也別管先賢是不是這個意思,先說出來再說。

說錯了就裝死,說對了那自然是趾高氣昂。

剛才那些話,只是把先賢的話和他自己想說的話,牽強附會強行揉捏在一起。

嘴上說的滔滔不絕,實際上心裡非常虛。

但見到甘憲的態度,他就知道自己胡謅的話貌似還真有三兩分道理,否則也無法說服他。

實際上他太妄自菲薄了,他是站在歷史長河上和甘憲交流。

很多二十一世紀常識性的東西,那都是經過上千年演變而成的精髓。

拿到一千七百年前的東晉,可能就是能開山立派的一把鑰匙。

當然了,這和甘憲法家門徒的身份也有很大關係,法家本身就具備革新精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

要是換成儒家門徒,這會兒估計兩人已經打起來了。

通過一番交談,文易也看出了甘憲是個可以改造的對象,所以果斷收下了他。

閬湖勢力又多了一員幹將。

回去之後文易拉着他促膝長談,兩人一個基礎紮實,一個有超前的眼光,都覺得獲益匪淺。

閑談間兩人為閬湖地區的立法根本定下了基調。

以人為本。

文易說道:“人才是一切的根本,我們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讓廣大的人民生活的更好,律法的建立也要基於此。”

“前朝許多嚴刑峻法都可以廢除,比如腰斬。還有許多不符合人道的禮儀也要廢除,如殉葬。”

殉葬不光是口頭廢除,還要立法用人殉者死罪,同時還要在道德上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

當然,兩人產生的分歧也非常多。

甘憲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直言:“您把人想的太善良了,已經到了盲目的地步……”

“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和您一樣為他人着想,窮人固然可憐,但他們成為富人之後並不會因此就變得善良……”

“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人性本無區別,本質差別是所處的位置不同而已。”

“所以在立法的時候,我們應該排除身份偏見,制定適用於所有人的法……這就是所謂的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文易並沒有因此生氣,而是陷入了沉思。這一番話讓他想起了前世聽過的一句話:

制定道德標準的時候盡量把人往好的方面想,制定法律的時候盡量把人往惡的方面想。

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想來自有一番道理在其中。

剛才他就是用制定道德標準的要求來制定法律,處處把人往好的一方面想,制定出來的法條自然處處違和。

他沒有死要面子,而是誠懇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甘憲對他善聽人言的行為非常的欣賞,更加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兩人聊的廢寢忘食,外面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謝道韞把城防加固了一遍,又準備了許多守城用的東西,比如箭矢、滾木滾石之類的。

趙正志在抓緊繪製周邊詳細的地圖,岳山也帶着自己的幾個老部下出發去俚人部落刺探情報。

幫助百姓的事情也沒有落下,把道路修平垃圾清理乾淨之後,閬湖兵又開始幫助窮苦人家修繕房屋。

此舉又進一步收穫了民心,現在閬湖兵在大家心目中就是守護神,文易就是萬家生佛的救世主一般。

戲劇每天都有演,上午竇娥冤下午白毛女,演了一遍又一遍可大家百看不厭。

而戲劇強大的共情能力也開始顯現出來,百姓們在為竇娥和喜兒感到悲傷的時候,也不禁回想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慘劇。

竇娥的冤屈有她的父親幫忙伸張,喜兒的未婚夫功成名就歸來為她報仇。

可是誰來為他們主持公道?

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閬湖軍,有人嘗試着把自己的冤屈講了出來。

是城內地痞禍害百姓。

文易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非常重視,馬上派人把這一群地痞抓起來。

收集所有證據,然後召開公審大會,當著所有人的面給予了這些人應有的處罰。

見閬湖軍真的願意幫百姓伸張正義,越來越多的人過來告狀。

這次被告的有好幾家都算是城中的大戶,也是吳儀拉攏的盟友。

文易把吳儀叫過來,把證據擺在他的面前問他該怎麼辦,早就認清現實的吳儀毫不猶豫的就賣掉了所有的盟友。

“今日我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否則絕對不會和他們為伍。”

於是有七家大戶被抄家,他們的土地被分給無地的百姓。糧食一部分充作軍糧,一部分分給窮苦百姓。

之後告狀的人更多了,而且這次告的人很特殊:

縣令武叔儒和縣尉蔡群。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加入書籤 返回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