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項羽率領的先頭部隊首先到達東阿,他探聽到章邯就在前方不遠處布陣,就向叔父報告。時間不大,劉邦和項梁的軍隊也先後到達。項梁聽說秦軍已經布好了陣,就和范增、參木、宋義、召平等人驅車來到前沿陣地觀察,因為是人馬驟至,竟然踩踏起來的塵土瀰漫了半面天空。項梁觀察了一會兒,見秦軍的陣勢也是非常浩大,就令召平擔任護旗官,宋義擔任傳令官,范增和參木幫助自己布陣。

他先將五百乘戰車分成橫向的兩隊擺開,組成了長方形的戰陣,每隊二百五十乘,每乘戰車上有三位勇士。中間是馭手,持四根韁繩,左手一頓,車向左行,右手一頓,車向右行,兩手齊頓,車就停下。馭手的左側站立一位射手,都背弓拿箭,做好了射擊的準備。右手旁邊還放着一隻大口袋,裡面裝滿了剛剛製造出來的銅鏃利箭。右側是一位身強力壯的甲士,他們都腰挎刀劍,握着長兵器,或戈或矛,或殳或戟。身邊還堆放着一些短矛,在交戰的時候,甲士如果瞅中目標就向遠處投擲,若能百發百中,就能將對方敵將的身體或者腦袋刺穿。當近距離接觸敵人的時候,就用長兵器猛刺。這就是戰陣的第一梯隊,總兵力有一千五百人。

第二梯隊是騎兵方陣。他們把各路人馬的騎兵抽調出來,有一萬五千人,排成四隊。主將是項羽、劉邦和呂臣三人。整個梯隊又分成三部分:呂臣居中,率領原陳王的部隊佔據正中位置,正好在主帥項梁的車後。項羽在最左側,劉邦居右。項羽的隊列中,項羽和朱建居中,英布和蒲將又在主將的左、右兩側,另外的十員參將又分別排列在英、蒲二人的左右。劉邦的隊列中,劉邦和蕭何居中,周紲與任敖擔任護衛,曹參和夏侯嬰居左,樊噲和周勃居右,其餘庄不識、空中同、沛嘉等將領依次序橫向排列在大將們的兩旁。

第三梯隊是人數最多的步兵,也是主力,約有十萬之眾。每個士兵都是左手扛着盾牌,右手握着長兵器,他們都在專心致志地注視着中軍發令官的旗號,仔細地判斷着是否要發起衝鋒,或者是變換隊列。另外在陣地的左右兩側,還各排列了六千名弩手,他們用強弩硬弓保護戰陣不受敵人的衝擊,或者是直接調到前方參戰,射擊敵人。最後還剩一千五百人,他們充當工程兵,若無事情也可以搶救傷員,休息下來時就把傷員送到後方安全處。

第四梯隊離得較遠,大約在兩里以外的地方,正是項伯率領的輜重部隊。將士們除了保護糧食之外,還要保證前方部隊的後面不受敵人的襲擾,所以這支部隊也是精銳組成,大約有一萬五千名步兵和五千名騎兵組成。步兵主要是推車行走,休息下來就搭建帳篷,立寨安營,還要充當炊事兵。騎兵專門保護糧食和輜重,若是遇到意外之敵,他們就是一支機動部隊,直接參戰。

總之,十五萬楚軍組成的戰陣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城池,屹立在東阿城南遼闊的平原之上,這種陣勢就是沿襲了戰國時代大軍團作戰的習俗,所以項梁的軍事才能真是受到了其父項燕的影響。這種布陣方式確實能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再加上將士們的服裝都是新近置辦的,所以看上去人人衣甲鮮明,兵器鋥亮。還有騎兵們的每一匹戰馬也都有不同的裝扮,馬背上裹着一層厚厚的熟牛皮製成的軟甲,看上去堅不可摧,不同凡響。

陣勢布好後,項梁和范增就站在高架車上注視着幾百步開外的秦軍陣地,而布好陣的將士此時也都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大家心裡十分清楚:這一仗關係重大,如果戰勝了秦軍,就一定能夠扭轉山東義軍屢戰屢敗的局面;可萬一打敗了,山東的反秦事業很可能就會從此夭折,秦國也將會重新統一天下。因此立志復楚的主帥項梁和胸懷呂望之志的老將范增,就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了這次的戰鬥中,他們將一切事情都考慮得非常仔細和清楚,甚至包括戰鬥打響後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這時躍躍欲試的將士們看到陣勢已經布好了,就不約而同發出了陣陣聲震雲天的喊殺,聲音如同低沉的雷鳴,大家還敲打着兵器,用這種原始的辦法來威懾和恐嚇對方,人人都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堅強意志。

項梁放眼望去,發現秦國的陣地也是黑壓壓一片,原來秦軍的布陣情況和楚軍大致相同,但是他們的戰車要比楚軍多的多,分成橫向的四隊。章邯就站在門旗下面指揮全軍,看上去老成持重、沉着鎮定。他的裝束也是極具特色,身着黑錦戰袍,左手握劍,右手執戈,顯得精神飽滿,信心十足。這顯然與他出關後屢戰屢勝的業績分不開。項梁雖然看到雙方的力量勢均力敵,可他明顯地能看到秦軍對楚軍有點藐視和不屑,因為秦國的將士看上去稍微有點兵痞的感覺,也可能是他們打的仗多了,並且還有前些天三萬秦軍打敗十萬齊軍的先例。正因如此,秦軍這種獲勝心理,就促使他們把眼前的楚軍也看成是和齊軍一樣不堪,認為楚軍人多也沒有用,打敗他們還是輕而易舉的。章邯的左側站着一位射手,他寬闊的脊背上背着一副大雕弓,顯得威武雄壯;右邊站着一位甲士,他雙手握着一桿長長的大鉞,頭戴遮面銅盔,精緻的甲胄也裹住了他那高大的身軀,看上去英姿颯爽。二人想必都是章邯的虎賁衛士。

因為秦國崇尚黑色,所以各種戰旗的主色調都是黑色的,只有在旗子的邊緣才裝飾一些其它的顏色,它們排列在每位戰將的身後。而在章邯的身後,有兩面迎風招展的大纛旗特別顯眼,上面分別寫着‘秦’、‘章’二字,這就是秦國的軍旗和帥旗,遠遠地望去就像是兩團滾動的烏雲,翻卷着騰騰的殺氣。再看看秦國的戰車和戰馬,都裝束得比楚軍更為森嚴豪華,這與富足強大的秦國極其符合。那些馬背上也包裹着黑黝黝的盔甲,甲片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了斑斑點點的神秘幽光,如同魔鬼的衣服一樣令人不寒而慄。第二梯隊是由司馬欣和董翳率領的騎兵兵團組成,司馬居左,董翳居右,二人各率領五十員參將並排左右。第三梯隊由步兵組成,副將章平擔任總指揮。整個梯隊又分成了三個軍團:第一軍團由侯建指揮,第二軍團由周書平指揮,第三軍團由張卿臣指揮。步兵的裝束也是非常的正規,他們左手扛着大盾牌,右手握着長長的兵器,只要是中軍的令旗一揮,他們就會發出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將士們也和楚軍一樣,不時的把兵器互相碰撞,發出了雷鳴般的聲響,這分明也是向楚軍示威。雙方的軍士都試圖想用這種先聲奪人的辦法在氣勢上壓倒對方,所以雙方的聲音此起彼伏,遙相呼應。而戰士們仇恨的目光就如同是一支支利箭,在互相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