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次日,趙王派人又來請項羽和所有的將領到巨鹿城中宴飲。陳余聽說趙王有請,心中忐忑不安。范增正好又說:“章邯雖然打了敗仗,可是經過清理戰場上秦軍的屍體,發現他們損失了三四萬人,除了王離的一部分敗軍,章邯還有近二十萬兵力。如果他們齊心來攻,勝負還不好說。將軍應該速派兩員大將渡過漳水在南岸紮營,裝作是要南北夾擊的樣子,章邯一定害怕,害怕就會想法渡河,我軍就可以半渡而擊,定獲全勝啊!”項羽認為范增言之有理,就令英布和蒲將二人率領本部軍馬過漳河去紮營。蒲將道:“我軍來時已經把所有的船筏都毀了,現在怎麼過河?”陳余就道:“趙國的百姓感激楚軍,我願意號召百姓打造船隻,不出十日,保證能造出幾十艘船筏,供楚軍使用。”項羽大喜,就讓陳余造船去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趙王不時地宴飲答謝前來救援趙國的各國將領。有一天,大家喝酒正在興頭上,趙王就和項羽商議如何攻打章邯的事情。忽然有人進來報告,說陳余將軍回來了。趙王就滿臉不高興地說:“孤正與大將們正在論功行賞,沒有工夫接見閑人啊!”項羽見趙王不見陳余,就道:“陳將軍也曾與秦軍交戰,又殺了涉間,還幫助楚軍打造船隻,功勞也不小,大王為什麼不見他呢?”趙王見項羽如此一說,就勉強讓陳余進見。

一會兒,陳余走了進來,他來到大殿先拜見了趙王。趙王就口吻怪怪地道:“陳將軍與秦軍多次交戰,解了巨鹿之圍,真是勞苦功高,請坐!”陳余又見張耳也坐在一旁,就上前行禮道:“見過丞相大人。”張耳哼了一聲,什麼也沒說。范增見陳余有點尷尬,就解圍道:“陳將軍率兵殺了涉間,功勞也不小,大王隨後就會封賞將軍。”項羽又問英、蒲二位將軍是否已經過河。陳余回答:“已全部過河了,他們就在南岸屯紮,請魯公放心。”項羽就讓他坐下喝酒。陳余就非常不自在地坐在了下首。席散之後,各國的將領都告辭回去了。這時趙王已經大醉,也回後堂休息。張耳也沒有理睬陳余,竟然揚長而去。陳余見狀,索然無味,只好率領原班人馬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城外的軍營里。

第二天,趙王和張耳又拿着慰問品前來楚營慰問項羽和范增。張耳道:“魯公這次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大破秦軍,既拯救了危難的趙國,也消滅了秦國的主力,您就是趙國的再生父母,如有調遣,趙人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言辭十分謙恭,說罷又令人抬進來幾箱絲綢錦緞,還有牛酒,就向項羽表示深深的謝意。項羽也謙虛了一番,就讓鍾離昧收下了慰問品。這時陳余聽說趙王和丞相出城來犒勞楚軍,也趁此機會趕來拜見趙王。丞相張耳聽說陳余來了,就生氣地先告辭走了。陳余只好拜見趙王。趙王說:“我聽說將軍和丞相是莫逆之交,天下的人都知道你倆的關係,人人交口稱讚。可是這次孤與丞相身陷絕境,幾乎絕望得都要自殺了,可是陳將軍率領好幾萬人馬,為什麼不來與王離決一死戰,以解巨鹿之圍啊?今天看來,你們的情誼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深厚啊!”陳余就解釋道:“我聽說考慮事情周全的人,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做事情並不是冒險地去沽名釣譽,成就什麼大義之名。臣之所以不去赴死就是想留下有用之身,將來大王和丞相一旦有什麼意外,我就可以報仇啦!這就是當年伍子胥為什麼不回楚國解救父兄的原因。因為白白地送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臣不急於先死啊!”趙王道:“你說的雖然在理,可丞相未必會原諒你,你還是去給他解釋一下吧!”陳余就答應了。

趙王進城後,陳余也告辭了項羽和亞父,來到自己的軍營。他思前想後,就帶上了將軍的印綬準備進城向丞相謝罪。手下的將領見到陳將軍,心情十分沉痛,都說:“將軍去見大王,大王都沒有怪罪,可丞相為什麼如此不通情理呢?”陳余嘆氣道:“世人都知道我和丞相是莫逆之交,我們曾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可我比不上張黶和陳澤二位將軍啊!大王雖然怨恨我,還能原諒我。可丞相這次不一定能原諒我,我帶上印綬,就是以防萬一。”心腹夏說道:“你雖然沒能解除巨鹿之圍,可是在趙x籌集糧餉,聯絡諸侯,對趙國功勞很大,丞相怎麼敢奪你的兵權啊?果真是這樣,我願替將軍行萬難之事!”陳余就問什麼萬難之事。夏說道:“將軍和丞相都是國家的柱石,只有將相和睦,國家才能興旺。現在丞相不明大義,就是不仁。以我之見,丞相要是奪您的兵權,您就先發制人,先廢了丞相,然後號令全軍,趙王也不敢不服從您,我們都可以做您的助手!”陳余大驚道:“你這話就是陷我於不仁不義啊,縱是丞相對我有看法,你也不能亂來。我先去見丞相,他還不至於那樣吧?”說完就讓大家耐心等待,他準備親自要向丞相解釋一番。

陳余進城來到丞相府,見到了張耳。張耳這時十分生氣,就責問陳余道:“當初巨鹿被圍,我多次派人來催促大將軍解圍,將軍為什麼坐視不救?”陳余道:“丞相啊,當時王離有十幾萬大軍圍城,章邯駐紮在棘原,他們號稱是百萬大軍,而我只有三萬餘人,拿這麼點人馬去對付數倍於己的秦軍,不是以卵擊石嗎?”張耳道:“‘士為知己者死!’我和你曾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可你忘記了以前的誓言?”陳余道:“我不敢忘記啊!可丞相為什麼一定要我死呢?不過我死也不要緊,要緊的是趙國還有幾萬軍士,如果我當時冒險率領他們與王離同歸於盡,秦軍一旦攻破了城池,您和大王遇到什麼不測,誰來替您和大王報仇啊?王離長時間沒有攻下城池,就是因為懼怕各國的援軍,還有數萬趙軍啊!”張耳冷笑道:“大將軍雖然考慮得周全,可是若不是楚軍前來,我和大王早就沒命啦,還怎麼能活到今天?如今大難不死,都是老天的安排啊!”陳余繼續解釋道:“是啊,丞相和大王確實是大難不死。現在也請丞相息怒,我聽說將、相是國家的依靠,將、相和睦就是國家的吉祥。所以藺相如當年和廉頗主動交好,為的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丞相也應該效法古人才對啊!”張耳一聽這話,不僅沒有釋嫌,反而更生氣了,就說:“你這是拿古人來諷刺我不能容人嗎?我也可以拿古人作比較,你難道沒有聽說過侯贏捨身報無忌的事情嗎?”陳余心裡很是震驚,就瞪大眼睛道:“侯贏捨身報答無忌,那是因為魏公子有禮賢下士的風範,更重要的是魏公子先有與秦軍決死的心意,所以侯贏才深為感動。後來他幫助公子竊符救趙,為的是報答公子的知遇之恩啊!現在丞相先怕死,深怕秦軍攻克城池自己遭殃,所以苛求別人先為您死,您這不是太私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