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趙高走出來,高高興興地來見胡亥說:“事情成了。”胡亥拉着趙高的手激動地問:“真沒想到,丞相他會答應得這麼爽快!”趙高笑道:“臣是奉了公子的命令去通知他的,李斯敢不聽從嗎!”這時雞鳴聲不斷傳來。趙高因此催促胡亥馬上去見丞相,並且教他怎樣說話。胡亥將老師的話牢記在心,就按照趙高的意思來見李斯。李斯聽說胡亥來了,就趕緊出來迎接,顯得畢恭畢敬,將胡亥請進大堂,跪拜道:“昨晚臣和中車令商量過了,覺得公子聰明過人,想立公子為太子,不知您意下如何?”胡亥聽說丞相已經答應立他為太子,簡直高興極了,說:“父皇臨終時把大事交給丞相,一切聽從您的安排。倘若我能順利地繼承大位,您的相位不僅不會動搖,您還是我大秦國的周公旦啊!”胡亥說完這句話,李斯果然歡喜不已,就急忙改口稱胡亥為‘太子殿下’。

二人於是又召來趙高,三人合夥謀劃。於是先寫成了第一道矯詔,立胡亥為太子。趙高又在上面蓋了印,然後封藏起來。李斯顧慮扶蘇和蒙恬會興師問罪,就和胡亥,趙高商議良策。趙高想了一條毒計,陰險地說:“不如再造一道詔令,以皇帝的口吻指責他二人以前的過錯,令他們自裁,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胡亥聽說要害死大哥,哭着阻止道:“無辜的害死兄長,我怎能忍心啊!”趙高說:“自古干大事就要勇敢果斷,心慈手軟是不行的。現在不殺扶蘇,將來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一定會殺了你!是你死還是他死,請太子決斷?”胡亥痛哭流涕地說:“這事全由你二位去辦理吧,我不忍心參與!”趙高於是就讓李斯又寫了第二道矯詔,以始皇帝的口吻,賜死扶蘇和蒙恬。李斯還擔心萬一扶蘇和蒙恬抗詔不尊,會不會激起兵變。三人心驚膽戰,商議了老半天。李斯就決定派一名舍人作監軍去代替扶蘇,然後帶上皇帝的太阿寶劍,這樣就會萬無一失。這名監軍名叫田佗,他接受了丞相的命令,和使者拿了矯詔就出發了。他們快馬加鞭,徑直向上郡趕去。

三人篡改遺詔,覺得事情已經辦妥了,都很高興。為了不讓別人發現破綻,他們在天亮前又把始皇帝的遺體悄無聲息地裝在了轀輬車中。一切準備妥當,這時天已大亮。李斯又假託皇帝的命令,讓車駕出發。趙高在車駕附近安排了心腹將校,把守得十分嚴密。百官對昨晚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隊伍從井陘關向太原郡的郡府晉陽進發。這時天氣十分炎熱,皇帝的遺體已經散發出了異味。趙高就命令每位官員,在車子上裝上一筐鮑魚,用來混淆氣味。大臣和將士分辨不出是什麼東西發臭。每到一個地方,後勤人員依舊照常上呈餐飯,眾大臣和平常一樣言奏國事。不過他們的奏章都是由宦官接過,再遞進車中,由李斯或趙高批准公文。如此急行軍趕路,就是無人知曉人間王秦始皇已經駕崩。車駕趕到晉陽,又抄近道過河東郡的郡府安邑直奔咸陽。

使者日夜兼程趕到上郡,這時扶蘇和蒙恬正好在上郡的郡府膚施城,他們聽說是皇帝的使者到了,急忙出來迎接,然後跪下聽詔。使者當時就展開了詔令,大聲宣讀道:

朕巡行天下,遇到神靈就祈禱賜福,從而長壽。現在蒙恬帶甲數十萬,駐紮在邊地已經好幾年了,卻不能再前進一步,工匠和百姓都苦於修建長城,死了很多人,這都是你的罪過。扶蘇作為人子,多次上書誹謗朝政,作為臣子實在是不懂人臣之禮。蒙恬作為扶蘇的丈人,既不能改正他的錯誤,也不能教導他學好,顯然是因為婿丈關係,有意包庇。做人臣的不知道孝敬君父,做臣子的不知道忠於主上,罪不可恕。現在蒙恬把軍權交給副將軍王離,扶蘇的監軍由田佗代理。朕賜你二人用太阿劍自裁,立即執行!

扶蘇和蒙恬聽完詔令,如同五雷轟頂,他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驚得不知所措。扶蘇只覺眼前漆黑一團,半晌才站起身來,他兩眼木然地望着使者手中的寶劍和詔令,見那把寶劍正是父皇隨身佩帶的太阿劍,腦子裡頓時“嗡”的一聲響,差點兒暈倒。他強撐身體,顫抖着接過寶劍和詔令,就向內堂走去。

蒙恬雖說也震驚不小,但他畢竟閱歷較深,又經歷了許多事情,遇事不像扶蘇那樣六神無主。這時他倏然冷靜下來,見扶蘇進去了,就急忙跟了進來。扶蘇懷抱寶劍,哭了幾聲就要自殺。蒙恬急忙上前扯住衣袖,說:“公子且慢,事情太突然!現在陛下出巡在外,和我們沒有聯繫,陛下為什麼要賜死我們?況且我們也沒有過失啊!再說陛下不會如此絕情!他一世英明,決不會胡亂的決斷事情。他派我率領三、四十萬大軍駐紮在北方,又讓公子作我的監軍,這是關係到天下安危的大事!現在只因一個使臣的到來,你就自裁,誰知道這是不是別人的奸計?我請求公子重新向陛下請示一番,問明自己究竟犯了何罪?等請示以後再死不遲!”扶蘇痛哭流涕道:“主上命令臣下,父親命令兒子,還請示什麼呢?您看,這就是父皇經常佩掛的那把太阿寶劍啊!”蒙恬看了看劍,又說:“陛下讓我二人在這裡帶兵,是有用意的。秦國實行郡縣制,不興封分制。陛下的公子無一人能掌兵,得土地,因此他把公子派來做我的監軍。陛下此意:就是朝中一旦有急,您是長子,長子就是皇位的繼承人,所以陛下讓我幫助你,可見他是多麼的睿智!現在陛下出巡在外,遠離京城。京城和外地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無從知曉。請公子冷靜一下,決不要不明不白地先去死。我立刻派人星夜趕往東方,親自面見陛下,問明原因!”

扶蘇沉默了半天,失望地說:“我最了解父皇的脾氣,別人的生死禍福對他來說只是一念之差。自古以來,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沒有什麼好請示的。”蒙恬非常氣憤地說:“假如陛下在外面發生了意外,這就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奸賊搞的陰謀詭計!你不明不白的死掉,不正中了他們的圈套嗎?以老父推測,陛下一定是在外面發生了意外。陛下讓你做我的監軍,就是防止朝廷內部有不測之事。現在老父有三條計策,請公子選擇:第一,我們立即斬了使者,起兵十萬,開赴咸陽,先控制京城,然後向皇帝請示罪責,這是上策。第二,馬上派人打探皇帝的近況,再請示罪由,這是中策。第三,公子隻身逃往匈奴國,我派人向陛下申訴冤情,問明原因,這是下策。總之等請示之後,再做決定。就算我們有罪,也有苦勞啊!陛下必定反悔而赦免我們。不管怎樣,公子絕對不能先死,請公子按照老父的計策先保住有用之身,然後行有為之事!”扶蘇抬頭緩緩道:“要是按您的計策去請示,確實是父皇要我們死呢?我們就是謀反!那時再死,卻還要落個謀反的罪名,不是更冤枉了嗎?老將軍不要再說了,您若是不肯死,就請轉告父皇,說我扶蘇寧死不做不忠、不孝、不義之事!”說罷舉劍就要抹脖子。蒙恬抱住扶蘇,大吼:“這怎麼是謀反?是按照皇帝的本意去做,是為了秦國的江山社稷啊!胡塗的公子,你清醒清醒吧!”這個時候,使者便跟着走了進來,他與田佗冷酷無情地催促蒙恬道:“難道將軍想抗詔謀反嗎?”扶蘇聽說‘謀反’二字,仰天大叫一聲,用力推開蒙恬,自殺身亡。

蒙恬見扶蘇已經死了,伏屍大哭,肝腸寸斷。蒙恬不肯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掉,沒有自殺。使者就把他抓了起來,奪下將軍印,裝在囚車裡。副將軍王離見事情太突然,亦驚得不知所措,只好接管了將軍印。田佗做監軍。將士們聽說扶蘇被殺,蒙恬被抓,一時間軍心嘩然。有詩嘆扶蘇說:

引刀一快嘆噓唏,遺恨含冤今古奇。

如若扶蘇聽大計,雄兵十萬捲來時。

使者馬不停蹄,拿着太阿寶劍,星夜趕回京城復命。這時皇帝的車駕已經到了咸陽。胡亥、李斯、趙高三人聽說扶蘇已經死了,蒙恬押在陽周縣,大喜過望,於是發布了喪事。群臣和百姓聽說始皇帝已經薨逝,非常震驚。丞相馮去疾和李斯率領百官披麻戴孝,設靈堂祭奠。因為驪山陵還沒有完工,就暫時把靈柩放在咸陽宮裡。

緊接着左丞相李斯攝政,他召集百官上朝。中車令趙高當眾宣讀了詔令,立太子胡亥為皇帝,是為二世皇帝,歷史上稱為秦二世。群臣大為震驚,他們沒有想到即位的會是少子胡亥。新皇即位後,馮去疾仍然是右丞相,李斯為左丞相。可李斯擁立新皇帝有功,朝廷中的事情主要由他來決定了,其餘官員位次不變。胡亥又升趙高為郎中令。從此趙高出入宮禁,侍奉在新皇帝的左右,宮廷大權就落在了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