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始皇帝先來到宮門外不遠處的觀景台,此台高十餘丈,周圍有欄杆護衛。秦皇率領群臣登上觀景台眺望,但見三仙山橫空出世,矗立在天地之間。茅盈指着最前面的一座山道:“陛下,正前方的就是蓬萊仙山,那中間的是瀛洲島,東側最遠的是方丈嶼。此池東西長二十多里,南北寬十里,東西兩頭設有閘門。三山的位置,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大致成品字形布局。整個山勢西高東低,枕西踏東,象徵山東各地永遠臣服秦國。”秦始皇聽了茅盈的解說,讚不絕口。就在百官的陪同下,一起向北踏上了通往蓬萊的水上通道。

始皇帝行走在通道之上,但見池水清澈,碧波蕩漾,山影倒映,宛如畫屏。再看那池水之中,處處都是昂首的紅蓮,還有騰躍的鯉魚和戲水的鴨子,它們無不自由嬉戲,相映成趣。隊伍來到山下蔥蘢深處時,就發現有一座高大雄偉的門欄橫在了眼前,此門欄琉璃瓦頂,赤紅的立柱,漢白玉做的台基,分為正門和左右兩個偏門,看上去飛檐斗拱,溢彩流丹。門欄正中掛一幅鎏金扁額,上書‘蓬萊仙境’四個篆字。過了門欄,先踏上的是一條彎曲的鵝卵石路,旁邊是叢叢的鮮花與珍貴的樹木,還有一些小型的假山,堆石砌玉,渾然天成。大家約走了兩里多路,就來到登山之處,便開始登山。

山道旁有小橋、石桌、亭閣、座椅,裝飾得渙然一新,還有傘蓋般的大樹,專為遊人遮蔭避陽,十分愜意。等人們走過山灣,就聽到一片如雷的聲音,幾乎將大家給震懾住了,卻不知道這是什麼聲音。皇帝就急急地轉過山去,原來這聲音是山上的瀑布發出的。始皇就好奇地問茅盈:“此水何來?”茅盈答道:“山上有水道,用水車將水引到最高處,瀑布由此形成。”始皇大為興奮,他看見水從山崖間飛瀉下來,水根處濺起的浪花如同奔雪滾玉一般,四處瀰漫的水霧在朝暉的映射下出現了美麗的彩虹。女眷們見此大為讚賞,議論聲喋喋不休。秦始皇見人們激情高漲,也不由得喜笑顏開。那些近處、遠處移植的松、篁、楠、柏等名貴的樹種,因為顏色斑駁蒼翠,裝點在淺色的山石上面,還有那些金色的屋頂和青磚紅瓦的亭台樓閣,它們深埋在茫茫黛蒼之中,看上去活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水粉畫。

大家盡情欣賞着一路的風光,終於登上了蓬萊主峰。此山峰的頂部,寬闊平敞,還有專為茅蒙建造的初成閣。對面有天仙台,左右還有兩座陪襯的小山峰,左峰上建有望仙觀,右峰上建有顯聖樓。那些碧瓦紅牆掩埋在名花異木之中,四處瀰漫的晨霧像是罩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就形成了朦朦朧朧的景象,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氣氛。

始皇帝來到初成閣,非常虔誠地祭祀了一番茅初成,他默默地禱告道:“仙人啊,希望早日降臨此地,得到您的點化。”始皇祭祀完後就來到天仙台上,他北眺渭水,真是豪情萬丈;又俯瞰蘭池,頓覺心曠神怡。只見環繞在蘭池兩旁的樹木如同綠色的屏障,包圍着碧綠的池水緩緩東流,水波盪起陣陣漣漪。那遠處金碧輝煌的蘭池宮坐落在池水之南,屋頂瀰漫著濃煙紫霧,香氣四溢,那正是焚燒的椒、蘭發出來的味道。當人們身臨其境的時候,才知此處不是仙境,勝似仙境。始皇便不由地讚歎道:“不想人工之妙,竟然也能達到如此絕妙的程度!神仙豈能不臨凡降世啊?”就封茅盈為三山之主,還賜他一個‘蓬萊真人’的稱號。有詩讚道:

築起蓬萊堪作奇,君王痴戀拜仙師。

初成閣里仙何在?顯聖樓中日影移。

東拒函關誇盛跡,西來渭水注瑤池。

浩然物造遜心造,多少男兒傷別離。

時值正午,始皇帝和眾人就在館舍用飯休息。一個時辰後便率領眾人下山。來到山下,發現有一段別緻的水上甬道,大家就急急向甬道走去。甬道的兩側有圓形的窗戶,走完了甬道就來到贏洲島的地界。這時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狹窄路面向東穿行一里遠,然後往北繞去,看到的水域就更加遼闊了。大家走過一個平緩的斜坡時,就看見一座別緻的虹橋橫在眼前。此橋用檀香木建成,上有廊頂,橋身長三十米,取名為‘通仙橋’。橋下流水潺潺,浪花四濺,大家就從左側登上從右側下來。稍往前一走就看見了第二座大門欄橫在眼前,上書‘瀛洲覽勝’的字樣醒目莊重,筆法蒼勁。大家進門後就沿着崎嶇的山路攀登,一直走到西南面,也就是最為陡峭之處的一段路徑,此地用石頭修成了一段險峻無比的石基台階,取名叫‘上天梯’。所有的人此時都氣喘吁吁地向天梯爬去。天梯陡然矗立,若是兩旁沒有鐵鏈保護,人們攀登之時就會掉落山崖。大臣們保護着始皇帝依然向天梯爬去,後面的人只能看見前面人的腳跟,而前面的人看見的卻是後面人的頭頂,正所謂‘如畫重累人矣’。等上了天梯,就到達瀛洲島的主峰。這裡有一座四層八角四壁的閣樓,名叫升仙閣,極為壯觀。左側是赤孫廟,右側為廣成祠。它們的建築水平都非常的精妙,可謂是樓閣建築史上的藝術傑作。有詩讚道:

群峰突立翠萋萋,岑剡嶙峋勢若笄。

鐵索空攀幽徑細,檀橋虛渡白雲低。

瀛洲愜意君停榻,村路蕭條夫別妻。

無故人間遭此禍,沙丘難免命歸西。

這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始皇下榻於升仙閣準備用晚飯。一個時辰後,已經到了黃昏時分。始皇正在休息,茅盈就來拜見道:“陛下,山上掛了兩萬個燈籠,這裡的夜景想必世上罕見!現在天色已晚,特來向陛下請示,可否掌燈?”始皇聞言大悅,便傳令掌燈。茅盈得到允諾,就走出來先將最高處的一盞燈點亮。這時其它地方的值事人員看見亮起了第一盞燈,就先後將各處的燈籠點亮了。一會兒的工夫,蓬萊、方丈亮起來了,蘭池也亮了。那些山峰、樓閣、假山、橋樑、水上甬道、走廊、龍船、水面、還有池旁的欄杆、人行道等,到處都是五彩的燈飾,彷彿整個蘭池變成了燈的世界。

從整體布局看,方丈嶼離此最遠,正所謂有聚有散,疏密得當。秦始皇觀完夜景,才戀戀不捨地踏上了去方丈嶼的道路。原來有兩條路相通,一條是陸路,長約五里,路面高出水面兩米,路寬六米。大家放眼望去,燈光倒影落在了粼粼的水面上,宛若一條遊動的水龍。另一條通道就是水路,只能坐船。秦始皇見大家也走累了,就決定走水路。他們來到山下的岸邊,早有人備好了船隻。始皇和茅盈同座一條大龍船,大臣們一船,美人佳麗座一船,王子皇孫座一船。始皇的龍船打頭,她們依次向水中划去。此時遠看方丈山如同浮在水中的一個大燈籠,那淺色的山岩在燈光的作用下呈現出了金黃色調。就在大船前進的時候,突然有人驚叫:“怪獸!怪獸!”原來不是什麼怪獸,而是放在水中的大石鯨雕像,因為體形龐大,才把她們嚇着了。

半個時辰後,始皇一行人就來到了方丈嶼。岸邊早有宮人接駕,君臣一齊上岸。又約莫走了幾百米,便發現了‘方丈奇觀’的大門欄。始皇遊興未減,便率領大家趁興登山。雖然已經到了晚上,可是天氣還是很炎熱。君臣們揮汗如雨,個個抖擻精神,就登上了主峰。此處的一片平地上建有軒轅宮、八卦台、初成洞。左峰上有羨門廟,右峰有高誓祠。這時北斗星正好在頭頂之上。有詩讚道:

南眺渭河波浪翻,奔流不盡育秦川。

黃金台下漣漪動,北斗星朝方丈懸。

術士訛財禍國甚,始皇學道愈心堅。

春花秋月年年是,汗漫何時降谷山?

始皇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八卦台,此時蘭池處處都籠罩在燈火之中。夜雖然深了,然而夜景更加好看。始皇登台四顧,一時間胸臆頓開,豪情萬丈,只覺天下蒼生盡在足下,就仰天大笑道:“秦統六國,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日朕與諸位會於此台,願與大家一同祝賀:一賀天地隆恩,成就大秦,傲立蒼穹,屹立東方!二賀秦人忠勇,奮擊百萬,終有天下!三賀三山落成,群仙畢至,共樂嘉平!朕與眾卿何不高歌一曲,以助此會之盛!”眾人聽到皇帝之邀,就一齊高聲應道:“謹遵聖命!”樂官們就一齊演奏了一曲高雅的音樂,那些宮女又在中央的一片紅色氍毹上翩翩起舞。眾人一齊唱道:

方丈嶼似瑤池逢,群葩盛開笑東風。王孫佳麗來相隨,錦衣綉裳映芳容。佩玉鳴鸞鏗鏘響,瓊漿玉液勸我君。

瀛洲島懸路又長,杞木秀來棠梨香。公侯嘉賓皆到此,簪纓綬帶意氣揚。廣袖雲履多氣派,齊祝君王壽無疆。

蓬萊山上鸞鳳來,楠木挺拔百花開。開國始皇今臨幸,袞龍冕旒生光彩。英姿勃發多神氣,敬祝我王樂開懷。

歌罷,始皇帝與大家狂飲數十杯,不覺大醉,就對百官道:“傳朕詔令:明日賞賜黔首每一里六石米,兩隻羊,讓天下共賀十日,以應‘嘉平’之意!”群臣齊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洪亮,響徹天宇。

接下來的幾天,始皇就在茅盈的陪同下,整日流連在此。有一日晚上,始皇又想到蘭池去遊玩,就只帶了幾名武藝高強的衛士出宮。誰料剛一出門,就蹦出來五個蒙面殺手,他們個個手執利刃,來殺始皇帝。可是他的衛士個個都是大內高手,沒過幾招,五人就招架不住了,旋即脫身而去。原來他們正是那博浪沙的五位壯士。始皇帝遭受了這場驚嚇,於是大發雷霆,還抓來附近的百姓嚴刑審問,想問出刺客是誰。就這樣又攪和了二十多天,卻一無所獲。皇帝認為這是關中人所為,就故意抬高米價來報復百姓。他將一石米漲到了一千六百錢。丞相王綰忠心大發,再次犯言直諫。卻沒有想到,這次真惹惱了皇帝,就把王綰削了官職,打入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