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一曲終了,三老豪傑見陳勝已有稱王之意,又一起恭維道:“大將軍,老朽們有肺腑之言,不知肯接納否?”陳勝就讓大家直言相告。三老於是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上,一字一頓地說:“將軍披堅執銳,討伐無道的秦國,就是要推翻bao政,重興楚國的政權,這真是功德無量。若論首事之功,您應該立即稱王,一來不負楚人之心,二來以應帛書、狐鳴之事。”陳勝聞聽此言就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立刻莊重起來,沉聲道:“稱王!”這時王植急忙走出來說:“大將軍,萬萬不可!”陳勝就問為何不可。王植道:“您如稱王,楚國的百姓就會認為您的義舉不是出於公心啊!”陳勝一聽這話,表情冷峻,心裡很是不悅。

三老們見此情景,急忙道:“王大人,認清時勢可謂是俊傑。陳將軍如果不乘早確定名位,建立自己的尊號,將來群雄並起,海內鼎沸之時,將會出現群雄爭霸之勢。現在只有陳將軍做了楚王,才能確定楚國的霸主地位,您也是開國功臣,卻為何阻止稱王?”王植苦笑道:“老先生們,起義才剛剛開始,秦國的兵馬尚未到來,楚國的百姓也還沒有完全歸附,此時稱王,恐怕百姓以為陳將軍發難是為了自己的霸業,而不是為了恢復楚國的社稷呀!”三老們就又擺出了許多大道理,一個勁地猛勸陳勝儘早稱王。陳勝只聽得非常耳順,心裡早就飄飄然起來。

陳勝進城時,躲在城門下觀察他的那兩個人原來就是前魏國大名鼎鼎的名士:張耳和陳余。二人是同鄉,陳余年輕,張耳年長,陳余常以長輩的禮節對待張耳。張耳此人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曾經做過魏公子無忌的門客,因獲罪朝廷,就從京城逃到了外黃居住。外黃有位大富豪,聽說了他的大名,就把漂亮的女兒嫁給了他。張耳從此時來運轉,又廣交朋友,影響力越來越大,後來魏王竟不記前嫌,又任命他做了外黃縣的縣令。陳余年輕時,跑了許多地方去遊學,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趙國苦陘地區認識了一位公乘氏的富豪,這位富豪發現他才能出眾,也把女兒嫁給了他。魏國亡後,張耳失去官職,兩人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關係。秦國統一六國後,因為二人的影響力,秦始皇就懸賞了一千金和五百金來索要他倆的人頭。張耳和陳余就潛逃到了陳城,從此隱姓埋名。張耳城府很深,經常告誡陳余:堅決不要暴露了身份,將來若有機會,定要翻雲覆雨、大顯身手。

因為二人確實愛當官,後來就混了個城門尉的小官。有一次,陳余為一件小事觸怒了上司,上司要鞭笞陳余。陳余不服,準備反抗。這時張耳突然趕到,就將他強行按住,說:“你觸犯了大人,為什麼不接受懲罰?”說著就讓上司打了陳余出了氣。事情過後,張耳對陳余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你不應該因為小事而爭強好勝,以至於暴露身份!”陳余翻然悔悟,對張耳更加敬重。後來秦國搜查抓捕六國的貴族,有人說張耳和陳余就在城中。縣令就準備在城中進行大搜捕。張耳得知這一消息,就和陳余主動來見縣令道:“要犯張耳和陳餘一旦聽說要抓他們,肯定要提前出城,您先讓我二人多帶些官差守住四門,如果誰急着出城,他們肯定就是張耳和陳余。”縣令聽了很高興,就立即派他倆去守門。結果誰也沒有懷疑他倆就是要犯,因此躲過了捕拿。

陳勝的義軍進城後,紀律嚴明,參軍的人越來越多。張耳考慮再三,就對陳余道:“大丈夫應該把握時機,建功立業。陳勝和吳廣首先叛秦,這是偉大的舉動,會讓天下仇秦者拍手稱快。我倆躲在此地,整日抱關擊柝,受盡了世人的白眼,不就是等到有今天嗎?”陳余道:“確實是這樣。”張耳道:“我聽說陳勝舉兵是奉了扶蘇和項燕的命令,我們應該出去見他一面,看看此人如何?若是他能聽取我們的建議,功名富貴唾手可得。”陳余非常高興,就與張耳一起來見陳勝。

這天陳勝正在思考稱王的事情,心裡七上八下,正拿不定注意,忽然門衛來報,說有兩個城門尉要見將軍。陳勝一聽是看門的,就非常生氣地說:“守門的也想見我,不見不見!”門衛道:“他倆說了,要是將軍不見,就要我說出他們的名字來。”陳勝就問他們叫什麼名字。門衛回答:“年長的叫張耳,年輕的叫陳余。”陳勝聽了非常驚訝,喜道:“莫非就是當年秦始皇不惜重金捕拿的張耳和陳余?”就立即走出來迎接。

張耳和陳余見到陳勝後,行禮稱賀。陳勝問明情況,原來果然是秦始皇緝拿過的名士張耳和陳余,心裡非常高興,就邀請他們來到了府堂。陳勝將二人待為上賓,道:“二位的大名如雷貫耳,不想今日在此相見,真是幸會,幸會啊。”張耳就把以前的事情講了一遍。陳勝聽了非常佩服,就趕緊安排了豐盛的宴席招待二位。席間陳勝見他們確實見多識廣,就把三老和將士們勸他稱王的事情講了出來,並且詢問意見。

張耳聽說陳勝想要做楚王,就放下筷子,離開了坐席,然後深深地拜了一拜,道:“秦國無道,滅六國,毀宗廟,絕子孫,真是大逆不道,喪盡天良。秦用bao政馭民,已經弄得民怨沸騰,不料將軍義憤不平,挺身而出,四方的英雄豪傑便雲集響應,您真是不怕艱險,為天下除殘去害的大英雄啊!可是大事才剛剛開始,龍爭虎鬥尚未展開,只攻取了一座郡城,將軍就要自立為王,這無疑是向天下證明:您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功名霸業,而置六國的滅亡和屈辱於不顧,所以將軍最好還是不要急於稱王啊!”陳勝問:“不稱王,我怎樣號令天下呢?”張耳回答:“先應該不失時機地攻佔秦國的土地,然後訪立六國的後人做王,再搞獨立,樹立反秦同盟,多一個同盟,就會給強秦增加一個敵人。如此就用不着在遼闊的原野上同秦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也不會強行攻取城池和關礙,秦國的勢力就會只限於關中了。到那時,將軍就以盟軍統帥的名義發號施令,率領天下諸侯的軍隊西入咸陽,秦國就會立即垮台。等秦國亡了,您就是天下的霸主。現在稱王,真的會離散人心的,請將軍三思啊!”陳勝聽了張耳的話,竟然沉默不語,過了老半天,就推說有事,先起身離去了。張耳和陳余索然無味。

次日,陳勝再次召集部眾大會廳堂商議稱王之事。田臧帶頭道:“將軍首先發動起義,就應該稱王,然後以楚王的名義號召百姓,否則僅以將軍的身份怎能發號施令?我等肯請陳大將軍儘快稱王,然後發兵擊秦,一定會獲得大功,不然憑什麼來指揮軍隊?”田臧說罷,眾人就一起恭維道:“請大將軍立即稱王,我們願意服從您的號令!”陳勝大喜過望,道:“你們說的正合我的心意。”王植見此,就急忙阻止道:“諸位,你們現在勸大將軍稱王是陷將軍與不義啊!你們想想,在楚國百姓的心目中,有誰的名望能比過楚懷王?百姓對他的懷念還很深啊!因此大家應該勸將軍以推翻暴秦,拯救萬民,重振楚國社稷為重,而不應該勸將軍成就自己的霸業,讓廣大的民眾失望啊!”陳勝道:“以你的意思,現在還要立個楚懷王不成?”王植道:“若真要立王,懇請將軍尋訪一位楚王的後代,這樣更能安撫萬民之心!”陳勝道:“王室的後人在什麼地方?怎麼會有楚王的後代呢?諸位都擁戴我稱王,惟獨你屢次阻止,妨礙滅秦大業,卻是為何?”王植見陳勝如此責問,就說:“聽說張耳和陳余已經到了您的府中,如果將軍不聽我的建議,就請他倆來,問問他們的意見啊?”陳勝聽了這話更加生氣了,說:“他二人剛到軍中,還不清楚我的事情,更談不上請教。”於是不聽王植之諫,就答應要稱王。眾人見陳勝要稱王了,就一齊歡呼萬歲。

三老們就道:“將軍稱王是順應天意民心的大事,應該在城南筑一座高壇,選擇吉日,行過祭天的大禮後就馬上即位。”陳勝非常高興,就令呂臣的父親呂青先熟悉一下楚國的禮樂和儀式,又讓田臧和李歸在城南筑壇,其餘的將領把郡府改成王宮,還製作了王上用的冕旒、王服、王駕、鑾蓋等,另外還組建了一支儀仗隊。

等一切準備妥當了,陳勝就選了一個好日子,率領眾位將領來到城外的祭壇下。陳勝先讓呂青作太祝,讀了一篇三老們寫的告民文,說:

秦二世元年三月,楚國大將軍陳勝謹以大義布告天下:楚國的先祖最早出自顓頊帝高陽,一直到楚王負芻,國祚長久,運道不衰。其祖業可謂源遠流長,萬世昌盛。負芻五年,殘暴的秦國攻滅了楚國,國家傾覆,楚王辱沒,舉國同悲,社稷不復存在。嬴政即位後,對外窮兵黷武,開疆拓土;對內大興土木,實行殘暴統治,以至於在位十餘年就暴死在出巡的路上,這是上蒼對他的嚴厲懲罰啊!爾後他的小孽畜胡亥即位了,熟料這小子的暴虐程度遠勝其父,即位六個月就製造了無數駭人聽聞的滔天大罪。他又不惜民力,廣造宮室,荼毒生靈,奴役天下,弄得民不聊生,四海震怒。陳將軍素懷拯救萬民的志向,又有扶蘇和項燕的命令,因此起義兵,伐暴秦,順應了民眾的願望,目的就是要推翻二世的腐朽統治。

自從起兵的消息傳開,已有許多志士響應。此後的赤縣,必將是英雄四起,人才輩出,大家應該謀求楚國的復興,天下的太平。陳大將軍的義舉已經驚動了天下,反秦復楚的首要功績應歸功於他,所以按照他的功勞,理應繼承楚王位,永遠做萬民的統帥。況且陳城又是從前陳國的故都,現在完全可以作楚國的都城。從此楚國恢復了,它的根基也必將牢固下來,其國祚也永遠延續,因此專門寫成告文,告慰天地和萬民!

陳勝於是焚香祭拜天地,然後更換了王服,加冕旒,繼承了大位。號稱楚王。定國號為張楚。定都陳城。歷史上稱他為陳王,王權稱為張楚政權。陳王又冊封部下,封吳廣為大將軍。呂青為司徒。王植為令尹。葛嬰、田臧、李歸、呂臣為將軍,張耳為殿前右校尉,陳余為殿前左校尉,從此反秦復楚的六國大起義就逐漸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