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各路人馬離開後,陳王坐鎮陳城,靜候佳音。有一天,蔡賜對陳王道:“葛嬰將軍自從擔任了伐秦先鋒以來,戰功卓著,聲威顯赫,而職位卻在眾將之下,現在應該拜他為征西大將軍。”陳王就派人前去賜封葛嬰,又讓呂臣擔任殿前護衛,總領首都兵馬,保衛京師。

葛嬰伐秦,一路捷報頻傳。郡守李旦率領大軍前來圍剿,可是葛嬰偏偏不與他交戰,而是繞過陳郡,突然襲擊了柘縣,拿下了城池,又向西快速推進,攻克了襄邑。義軍一路連戰連捷,進兵神速,大軍直逼雍丘城下。

雍丘縣令聽說義軍攻到,傳令軍民應戰。縣丞閆延道:“大人,叛軍南來,勢如破竹,所經之地,望風而降。我們在這種形勢下,應該開城納降,才能保全性命,如若抵抗,所有人員都會死無葬身之地!”縣令驚問為何。閆延道:“朝庭推行bao政,早就失了民心,我們何必助紂為虐?”縣令勃然大怒道:“大敵當前,你說出這樣的話,是想與叛賊合夥造反嗎?”就喝令左右把閆延推出斬首。別的官員苦苦求情。閆延才被痛擊五十大板,關進了大牢。

這時有官差來報,說葛嬰已經在城下叫罵搦戰。縣令就問:“誰敢出戰?”只見校尉金毗應了一聲:“我願出戰。”就披掛上馬,提戟殺出城去。縣令連忙登城觀看,剛到城頭,人報金毗己經被葛嬰斬了。縣令大驚,見葛嬰威風凜凜,還在挑戰,就對他憤怒地大叫:“反國之賊,何不早降?”葛嬰笑道:“天下苦於暴秦的統治已經太久,我奉項燕之命,拯救天下百姓,大軍所過之地,無不歸降,你卻如此不自量力?”縣令火冒三丈,就讓縣尉李龍出戰。李龍抖擻精神,出城交戰。就着這時,閆延帶領着十幾個心腹壯漢沖了上來,他們走到縣令跟前,把刀放在脖子上道:“狗官,二世殘暴至極,我們朝不保夕,為何不響應義軍以自保?”說罷,一刀砍翻。這時已經有人打開城門放義軍進城。李龍見城中事變,無處可逃,就在陣前自殺身亡。葛嬰率領大軍攻進了城中,封閆延為雍丘縣令,接管政務,然後廢除了秦國的一切律法。

忽報郡守李旦率兵前來鎮壓。葛嬰笑道:“老賊果然上當。”當時就命各位將領堅守勿戰。大家都奇怪地問:“將軍披堅執銳,所向無敵,現在聽說郡守來了就迴避不戰,是懼怕他嗎?”葛嬰道:“不是懼怕,而是等待消息。我料定三天後郡守就會撤走,到時再追殺,可獲全勝。”眾將半信半疑。到了第三天,李旦果然拔寨退走,原來他已經得到了陳郡被陳勝攻佔的消息,心中惱怒,就想去奪回郡城。葛嬰於是率領義軍全力追殺,郡守慘敗,打馬往西狂奔,迎面有人大叫:“射殺老賊!”緊接着,萬箭齊發,原來正是葛嬰提前埋伏的軍隊。郡守魂飛魄散,大叫一聲,中箭落馬,其餘的秦軍全部投降了。義軍繳獲不少戰利品,大獲全勝。

葛嬰收兵入城,下午正與將士們談論事情,忽然有人報告,說碭郡的郡守也來鎮壓,追到襄邑境內時,被另一支伏軍射死了,義軍還襲取了碭郡。葛嬰非常高興,才給大家解釋道:“我早就料到有此結果。我離開拓縣時,為了防止碭郡守追趕,就派了兩千弓弩手埋伏在城南的密林中,郡守趕到那裡時,必定是人困馬乏,也沒有防備,卻被我的伏兵突然射殺,他們豈能不敗?”將士們聽了,都非常佩服葛嬰的謀略。從此陳、碭二郡就被義軍完全佔領。

葛嬰在雍丘舉行盛大的慶功宴,三老名流齊聲祝賀道:“將軍披堅執銳,討伐無道的秦國,平定了碭郡,又讓陳勝襲擊了陳郡,功勞很大,應該稱王才對!”葛嬰吃驚道:“我奉陳將軍命令,替楚國百姓報仇,憑的是一腔熱血,目的就是要恢復楚國的祖業,怎能自己稱王?”三老只好道:“將軍如果不貪圖富貴,為什麼不尋訪楚王的後代稱王呢?如果是那樣,楚地的百姓就會在王命的感召下與強秦開兵見仗,六國的貴族也將會趁機復國,那是您就與管仲、孫叔敖、范蠡等輩齊名,必將名垂史冊!”

葛嬰嘆道:“強秦未滅,戰事剛剛開始,我只希望大家此時應該齊心協力,努力剷除bao政,此外別無他圖!”三老道:“自古圖王霸業,就是為了功名富貴,而您不為自己圖利,也應該為蒼生着想。試想天下的豪傑都起來反秦,將來誰做六國的主宰?況且將軍僅僅憑着一個先鋒的頭銜,豈能服眾?”葛嬰聽了大家的話,默然無語,過了老半天又說;“此事應該從長計議。”三老們又道:“城外二十里處,有一個名叫襄強的人,聽說他就是楚王的後代。請將軍派人去核實一下,如果襄強真是楚王的後代,您就迎立他做楚王吧,這樣將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號令三軍了。”葛嬰猶豫道:“迎立楚王這事還需和陳將軍商議。”三老不以為然地說:“陳勝只是個普通人,將軍的智謀遠在他之上,為什麼要和他商量?”葛嬰沉默不語。

三老們見葛嬰拿不定主意,就鼓動全城百姓一起來到府衙前,請求葛嬰迎立襄強做楚王。葛嬰見百姓們一片真誠,就答應了此事。葛嬰隨後就把襄強接到襄邑,經過核實,果然是楚王的後代,就把他擁立為楚王了。襄強做了楚王后,就封葛嬰為大將軍,統領楚軍伐秦。葛嬰一面整頓軍馬,一面派人向陳城報告。

葛嬰還未出征,周文的軍隊就已經到了城下。周文看見城頭上樹着楚國的旗號,心中大喜,認為陳勝稱王的消息他已經知道了,就進城相見。二人見面後,葛嬰道:“將軍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倍感欣慰!”說完就邀請周文去拜見楚王。周文問:“什麼楚王?”葛嬰就把三老和百姓請求他立襄強做楚王的事情說了一遍。周文聽了非常驚訝,也把陳勝稱王的事情說了出來。葛嬰聽罷,驚得目瞪口呆。周文道:“將軍的這種做法,確實草率了,你怎麼不向陳王請示而自行立王呢?”葛嬰就立即決定,先向這裡的百姓說解釋一番,然後廢掉楚王,取消尊號,再去向陳王謝罪。

誰知百姓都埋怨道:“陳勝不過是個普通人,怎麼能做王?”葛嬰就用好話勸說大家。而襄強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淚流滿面,一時間接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就自縊身亡了。這時陳王的使節也到了襄邑,就封葛嬰為征西大將軍。葛嬰送走使者後,對周文道:“自古天無二日,國無雙王,我一時胡塗,才另立襄強做了楚王,若是陳王知道了怪罪下來,如何是好?”周文道:“將軍已經放棄了這個楚王,就別為此事擔憂。現在應該與我攻打大梁,如果你戰功卓著,大王就不會怪罪的。”

次日,大軍正要出發,忽報陳王的使者到。原來陳王已經知道了葛嬰另立楚王的事情,甚為惱火,便派使者前來召葛嬰回陳城。葛嬰只好將兵權交給周文,準備回去。這時將士們都一起來阻攔道:“陳王一定要治你的罪,請將軍不要回去。”葛嬰道:“我率領幾十萬軍隊掃滅秦國,因為大家的意思才一時胡塗另立了楚王,都是我的過錯!可我光明磊落,立王並非我的本意,現在不向陳王解釋清楚而消除誤會,就會破壞滅秦大業。”於是把兵權交給周文,自己只帶了數名隨從前往陳城請罪。

葛嬰來到陳城,效法‘負荊請罪’的故事,背了一根荊條來見陳王。陳王見到葛嬰後立即命令左右拿下,然後推出斬首。蔡賜、王植大驚失色,一起勸道:“過去楚王殺了得臣而文公高興,現在強秦未滅,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而大王先殺智謀之士,這必定是親者痛,仇者快啊!”陳王非常盛怒,道:“立王之事非同小可,而他竟然不請示寡人,他的心中還有寡人嗎?此人心懷篡逆,不殺何以立威?”呂青、孔鮒也一齊勸阻道:“我們已經問清楚了,他立的襄強確實是楚王的後代,百姓們都擁戴。可是葛嬰將軍聽說大王已經做了楚王,就放棄了襄強,並且親自來請罪,其行為何其磊落,大王怎麼能殺了他呢?”陳王甚為惱火,道:“襄強是楚王的後代,寡人姓陳,是大舜的後代,現在建都陳誠,難道名不正言不順嗎?而他卻背着寡人另立楚王,這麼大的事情都敢自己做主,不殺他何以服眾?你們再勸就和他是同夥!”於是不聽群臣之諫,就讓武士把葛嬰押了出去。葛嬰嘆道:“禍由自取,何必怨嘆?只恨強秦未滅,而中途殞命,太遺憾啊!”說完含恨受戮,時年三十九歲。陳王殺了葛嬰,就令周文接管葛嬰所部繼續進兵。葛嬰的將士們聽說葛嬰死了,都非常哀痛。後人有詩嘆道:

噩耗催來將士淚,指揮若定更為誰?

堪嗟另立楚王后,奇禍釀成難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