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沛縣議事大廳里,張蒼正查看一份卷冊,他一邊看一邊高聲念道:“‘中不方,名不章,外不圓;怒能喜,樂能哀,智能愚,壯能衰,勇能屈,剛能柔,仁能忍,強梁不得;毋喜富,毋惡貧,正行修身。好啊!好啊!寫的夠全面了。’還有:‘為人君者不多聽,據法倚數,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於耳;無法之勞,不圖於功;無勞之親,不任於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忽然抬頭看見蕭何走了進來,就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你與眾不同!經過考試,縣丞果然名列第一啊!”蕭何就道:“大人過獎。”張蒼道:“我為官多年,閱人無數,只有蕭縣丞才有王佐之才,我想把你推薦到朝廷去輔佐當今的始皇帝,不知你意如何?”蕭何聽說張蒼要將他推薦到朝中去,先是震驚,然後就連忙跪辭道:“不行啊大人!我資歷非常淺薄,只能幫助趙縣令管理沛縣之事,除此之外的事就不能勝任了,怎敢輔佐偉大的始皇帝陛下?”

張蒼大驚,就不可思議地說:“全國的讀書人,只要是個官吏,哪一位聽說要去朝中做官還有不高興的?可是你蕭何,一個小小的縣丞,怎麼一聽要去朝廷,不但不高興,還拒絕的如此之快?”蕭何見張蒼責怪,就誠懇地道:“在下沒有別的意思,實在是因為我能力有限,不能勝任朝官啊!更何況是輔佐偉大的始皇帝陛下,還是請大人不要舉薦的好。”張蒼就道:“這幾日我仔細觀察你,你確實是個大才,若只輔佐縣中之事,簡直就是大材小用,你還是仔細想想吧?”蕭何依然堅決推辭道:“多謝大人的賞識,這裡有養我育我的親人,也有哺育我的皇天后土,實在是捨不得離開啊!況且下官的父母年事已高,如果擅自遠離,真是有失孝道。請大人明察?”張蒼聽了蕭何的話,就非常惋惜地說:“這自古忠孝難兩全,為國盡忠等於盡孝。我想你不去,一定是有別的原因,能不能說說你的真心話呢?”蕭何的臉上就流露出了驚慌的表情,但是依然堅持道:“大人,沒什麼原因,只是下官不想離開高堂罷了,請大人再不要為難我啦!”

張蒼聽罷,就長長地出了口氣,然後扶起簫何,道:“我聽說君子‘只處其厚,不居其薄,只處其實,不居其華’,這說的大概就是你吧!你既然不願意攀龍附鳳,那就順其自然。不過你屈居縣丞,真是埋沒了才能。我為國家着想,也要對你有所表示,況且若是按照秦國的法律,見能而不舉薦者是有罪的。我現在就推薦你到郡中去擔任郡守的卒史,先熟悉一下郡中的事務,今後定會有更多的機會,否則我就是有負偉大的始皇帝陛下了!”蕭何聽了這番話,見張蒼大人一片赤誠,就只好答應了下來。

張蒼又說:“我考核官吏是為了彰顯文韜,不過武才還沒有選拔出來。我現在就要回朝述職了,選拔武才之事就交給你了,希望你輔佐縣令完成此事。”蕭何就突然想起了周勃,就說:“請大人放心,我一定謹記朝廷唯才是用的話,幫助趙縣令為國選才,決不辜負您的期望!”隨後張蒼就離開了沛縣,他走時把全縣作賀的禮金原封未動的放在大堂,一個子也沒拿,大概就是因為蕭何的原故吧。

幾天後,蕭何拒絕張蒼不去朝廷的事情就在沛縣傳開了,人們都非常奇怪,就連他的老朋友曹參,也是不能理解蕭何。有一天,曹參見到蕭何後,就問他為什麼要拒絕御史大人的舉薦。蕭何笑而不答。曹參還想追問原因。蕭何就把他領到了一個密室里,準備好好的與老朋友談談。

二人來到密室,一邊喝酒,一邊推心置腹地談論事情。酒過三巡,曹參道:“大人,前日御史大人推薦您去做朝官,您為什麼要拒薦?今日能否坦誠相告啊?”蕭何微微一笑,道:“老弟啊,我蕭何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縣丞,可也是讀書人,讀書人就要明白事理。聖人有訓:‘天未欲平天下則已,天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有道是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昂藏七尺軀。一個有志向的人,誰不想為國家干一番事業?可是如果不識時務,盲目地冒進,就會處處碰鼻,輕則潔身被侮,重則命喪黃泉,都不得善終啊!如今在上位的只知道用威勢和殺伐來駕馭下位的人,下位的人都感到自危,且惶惶不可終日。自從朝廷推行焚書令、坑殺儒生以來,人們就不敢再談論治國平天下的事情了。那些熱愛學習,肯鑽研學問的人,若是聚在一起說說話,都被懷疑是在毀謗朝政,因此人與人之間已經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官吏們呢?他們則用刑法來恐嚇百姓,使得百姓整日里提心弔膽,這正應了‘人君衝冠一怒,百姓流血千里’的古話啊!偉大的始皇帝在咸陽坑殺了四百多名學習百家的儒者,儘管事情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可是他為了防民之口,卻牽連到了太多的無辜。如今秦國大興土木,他北修長城,南鑿五嶺,西建阿房,東開大道,動用全國之役夫壯丁竟有數以百萬計,眼下百姓有倒懸之急,生靈有塗炭之禍!‘吾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豈能忍心看到百姓的負擔如此繁重?假如我接受了御史大人的推薦,入朝侍奉在皇帝的身邊,以我的個性和良知,必然要據理力爭,勸諫主上要約束自己,寬待百姓,還要改變政策。可是當今的始皇帝卻是一個性情暴躁又極端苛薄之人,他對政見不同者不是罷黜就是流放,從不講仁愛和寬容。聽說李斯丞相的女婿都因為反禁而被坑殺,我蕭何怎麼能夠輔佐這樣的君主呢?假如我強以仁義之心來開導規勸他,這勢必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於其自投羅網以送命,還不如退而隱形以保身,以待時清。有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鳳翱翔於萬仞兮,非梧不棲。’如今王道扭曲,仁義被廢,所以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夠以身處高下來定位,我何必一定要去朝廷為政?”

蕭何說到這裡,喝了一口茶又起身道:“孔子生前之所以周遊列國而飽經風霜,是因為他的道不能為世人所知啊!聖人通過自己的言行和篤志表達了社會的良知,也伸張了正義,故而他的教化遍及天下。現在始皇帝焚書坑儒,禁絕百家之言,尤其禁絕孔、孟的言論,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聖人之道至大,天下不能容啊。所以始皇帝曾經在泰山下把齊魯的讀書人都說成是保守、迂腐、不識時務,後來還說他們是擾亂社會、危害國家的異類,這是極端地崇尚法制的害處啊!試想一個讀書人,如果不能對客觀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對社會有自己的看法,個個蠅營狗苟,投其君上的喜好,追隨他征戰殺伐,強迫百姓馴順,那麼天地間的浩然正氣還有誰來發揚光大呢?所以在當今的秦國,正人君子都隱退了,大賢名哲都躲到深山中去了,他們寧可貧窮而短壽,也絕不富貴而損德。就像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就是一個來回,這不是他對求福的事沒有追求,而是他順應了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着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這是多麼的逍遙自在啊!所以說修養高的人能順其自然的發展而忘掉自己,休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大德行與學問的人無意於求名。我蕭何雖為小吏,但甘願樂此清貧,而抱守純志,這就是我不願意去朝中做官的真正原因啊!不是老弟以朋友之情見問,我也決不會拿肺腑之言來回答老弟。又因秦法嚴苛,胡亂議論朝政都要治罪,就連聽者都要受到牽連,所以才把老弟請到這裡來談。”曹參聽罷,驚得目瞪口呆,就起身深深的對蕭何鞠了一躬,道:“我已經知道了您的志向,怎敢妄言?怎敢妄言啊?”從此對蕭何十分敬重。

又根據考試的成績,縣令將獄掾曹參提升為縣丞來接替了蕭何,劉季調到縣中擔任了城門尉,還要選拔一位武功高強的人擔任獄掾接替曹參,從而掌管刑獄。一天,趙縣令就請來蕭何等人商議。蕭何說:“不如在縣中舉辦一場比武大賽,奪得武魁者,就讓他擔任獄掾一職?”縣令就讓蕭何寫了一份告示,告示上說:全縣身懷絕技者,在某年某月某日,到縣中參加比武盛事,特此告知。

這時已經是隆冬季節了,就在城外一條偏避的小路上,周勃給人家辦完了喪事後正準備回家,忽然發現人們在村口圍觀張貼的告文,他便也擠進去看,原來正是沛縣的比武文告。周勃看完後,心想自己是外鄉人,即便是有這樣的活動,自己也沒有資格參加,但他又想起了蕭何說過的話,心頭便掠過了一絲的驚喜,於是往回走,這時突然下起了雪,並且越下越大。

周勃走在無人的小道上,他的心情十分沉痛,就雙手籠在袖筒里,時不時的把手送到嘴邊哈哈熱氣兒。忽然一個趔趄,他那高大的身軀就倒在了雪地上。他愣了片刻,便一躍而起,這時他發現那支簫管也掉在了泥地上,他便生氣地撿起來準備甩到更遠的地方去,可是舉起的手又慢慢地縮了回來。他沒有勇氣將這玩意拋棄,因為它是吃飯碗,沒了它今後還怎麼糊口?親戚也是葭莩之親。周勃想到這裡,就用袖子擦了擦簫管上的泥巴,然後便爬上了一個小山包。

一會兒,蕭聲幽幽地響起,其聲音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不絕如縷,真是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他想藉此來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懣和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寄予他無盡的哀思。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懷才不遇的英雄豪傑,他們在沒有干出豐功偉績之前,都是如此的落魄和沮喪。這時的周勃也正是如此,他寂寞難耐、孤憤不已,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