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時間:公元2006年,地點:上海XX路。故事從這年的六月下旬開始。

6月的上海照樣能熱的死人,透過玻璃門朝外看,可以清楚的看見騰騰的熱氣正從路面升起。上海老城區的道路總給人一種窄小的感覺,XX路亦然。

道路上行人很少,路邊那棵怎麼也長不大的樹無力的在熱浪中掙扎,單行道的馬路上只看見車輛匆匆而去,沒有回頭。

XX路是一條不起眼的馬路,同樣不起眼的“小雅齋”在這條道路上,淹沒在大大小小的招牌中。

今天本是周末,行將畢業的楚歌就讀於上海XX商業學校金融系,大四的學生已經不知道上課為何物了,畢業論文已經通過,就等着拿上畢業證書走人。

關於畢業後的去向楚歌沒有考慮過,別的同學在忙着準備精美而厚實的個人簡歷時,楚歌卻一頭扎進了這家不起眼的小古玩店,成了一名看店的夥計。

楚歌不是不想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學金融的他也算是品學兼優了,可是看見那些信心滿滿出去找工作,灰溜溜回來的同學,楚歌放棄試圖在上海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對於楚歌來說,只要能留在上海就行,因為他喜歡上海這個充滿生機和機會的城市。

“小雅齋”雖然是一個古玩店,但要是想在貨架上找到一件像樣的東西,那是絕無可能的,貨架上擺放的所有貨物總價值加起來絕對不會超過2000塊,這也是楚歌能在這幹活的一個主要原因。楚歌在這裡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候,想辦法把裡面的便宜貨高價賣出去。

古玩行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還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今天一大早老闆胡堪就出去了,說是去進貨,古玩行稱之為淘換。與小雅齋相比,胡堪在這條街上的名氣卻要大的多,這是楚歌在這打工後才知道的,胡堪在這條街上是出名的眼賊,據說從沒看走眼過。

太陽有點斜了,坐了一天都沒有等來一個客人的楚歌無聊的翻看着胡堪留下的相冊,也就是所謂的商品目錄,就是將一些玩意拍成照片,用來給客戶閱覽。

正在楚歌無聊的時候,店門被推開了,進來一位帶着眼鏡個頭不高的中年人。

楚歌立刻堆起笑臉迎了上去,來人似乎情緒不是很高,白凈的臉上泛着一種淺灰,捧着一個盒子,背着一個包,沒好氣的問楚歌:“你們胡老闆呢?”

楚歌上來就熱臉貼了冷屁股,心中雖然有幾分不樂,但臉上並沒有流露出來,十六歲就開始獨自生活的楚歌要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帶着微笑,楚歌低聲回答:“胡大哥出去辦事了,還沒回來呢,有什麼事您跟我說,回頭我轉告他一聲。”

來人看來還是有修養的,在楚歌的微笑面前也感覺到自己語氣的不禮貌,緩和了一下表情道:“那算了,回頭你告訴胡堪,就說老吳來找他看東西,請他回來了給我電話就行。”

楚歌笑着應了下來,老吳也開始往外走,門口停着的桑塔那應該是他開來的。老吳走到門口時,楚歌鼓足勇氣喊了一聲:“請您等一等。”

老吳錯愕的回頭,楚歌這才略帶羞澀的說:“您要是相信,我能幫您先看一看。”

選擇在這種店打工是因為楚歌有這方面的知識,楚歌在零零碎碎在店裡幹了快半年了,還是頭一回單獨面對有人來看貨,想到劉老頭說過自己的眼光已經很不錯了,楚歌生出一種衝動,想dú lì驗證一下自己的眼力。

這個叫老吳的中年人看起來也是在這一行混跡有年的主,有點不相信的看着楚歌說:“你能看?”接着又自嘲道:“你想看就看吧,反正也快不屬於我的了。”

說著老吳從盒子里小心把盒子放在櫃檯上,輕輕的打開蓋子,一件彩繪的青花盆出現在楚歌的面前。

青花瓷!這是楚歌第一眼的判斷。青花瓷始於何時學術界尚無定論,但其生產技術成熟於元,盛行於明清兩朝倒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數百年來,青花瓷一直是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鑒別其年代和真偽的主要方式是從顏色入手。1993年嘉士得香港春拍會上,一件明朝永樂年間的束蓮花卉紋菱口盤曾拍出一百五十萬五千元港幣的高價,由此可見青花瓷器價值的一斑。

第一次dú lì看貨就碰上這樣的寶貝,楚歌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心臟的跳動也開始加速,雙手微微顫抖。楚歌很清楚,自己要是以這種心態去看,肯定很難發揮出最好水平。

閉上眼睛,深呼吸,調整一下情緒,楚歌這才將眼睛朝這件青花盤仔細看了過去。看瓷器一看顏色,這件彩繪青花盤,上面繪有八仙過海的圖案,露胎色澤潔白,沒有窯紅出現,乍看很像出自清朝雍正年間。

關於青花瓷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如果這件瓷器真的是雍正年間的產物,那其價值就不可估量了。

楚歌的心神完全被這件瓷器所吸引,輕輕的捧起盆子翻了過來,盆子的底部赫然出現了四方型的紀年款,上書“雍正年制”。

一直注視着楚歌的老吳,看着楚歌的眼神從狂喜到平淡,最後又從平淡歸於惋惜,把盆放回盒子後,楚歌用一聲嘆息結束了這次鑒別。

“哎!可惜了,這件青花盆雖然做工精細,年款也是雍正年制,但其實是一件贗品,只是做的太真,尋常人很難看的出來。楚歌說這番話時語氣很肯定,肯定的有點老氣橫秋的味道,一如那些在古玩界浸yín多年的老手。

“是么?你倒是說說看,為什麼是贗品?難道上面的紀年款有假不成。”這件瓷器老吳收藏時是找人鑒定過的,當時被認為是難得的真品,也是老吳引以為傲的收藏,現在楚歌說是贗品,老吳自然不屑,語氣里甚至帶有嘲諷。楚歌只是一個毛頭小子,說出來的話在這行總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楚歌沒有介意老吳的語氣和不屑的神情,而是看着老吳肯定的說:“對比紀年款上釉色和盆上的釉色,很難看出有什麼差別,我之所以認為它是贗品,主要是從字跡上來識別。”說著楚歌指着盆上的“八仙過海”四個字道:“您看這四個字,和盆底的四個字完全出自兩個人的手筆,再看釉色,雖然整個盆看起來渾然一體,但只要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紀年款上的釉色與盆上的釉色有細微的差別。我判斷這件瓷器是民國初年仿製的挖補款。”

雖然楚歌說的有理有據,但是老吳還是一臉的懷疑,最後楚歌無奈的笑道:“您要是真的不相信,可以去用高倍的放大鏡來觀察,就可以發現紀年款與盆體色澤上的差別了。”

楚歌之所以說這話,是因為自己有一雙特別的眼睛,這個秘密也只有當年教他鑒別古玩的劉老頭才知道,劉老頭曾經感慨道:“你小子這雙眼睛,天生就是用來鑒別玩意的。”一般人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發現的區別,楚歌不用,所以楚歌才建議老吳去藉助放大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