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大唐無彈窗 內閣和兵部動員兵力安排糧運但是這時雖然忙碌非常宮內宮外卻一片沉靜大家靜悄悄的等待着什麼。

大業十三年十二月初惠妃衛貞貞臨產。

這是楊宣凝的第一個孩子別說當事父母的心情了更是要考慮到當時家天下的環境這個孩子的重要性甚至遠大於攻下幾個郡幾乎可以和日後楊宣凝奪取洛陽坐穩江山相當。

甚至北方就算有大戰但是各君王都密切關注並且派使節前來。

楊宣凝哪怕再戰功赫赫再英明神武如果沒有合格的孩子那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一切都是空。

因此能夠不能夠正常生下孩子能夠不能夠生下男孩這甚至可以等同於天意。

如果生下孩子甚至生下男孩那就意味着得了天意雖然讓現代人覺得可笑但是的確可以使整個南方的臣民安下心來提高几點忠誠值----假如有這個忠誠值標準的話。

甚至就算在北方許多勢力和門閥也會增加幾分投靠的意向。

在這個氣氛下不但設置了產室安排了太醫小組以及挑選出經驗豐富合格可靠的接生婆隨時伺候着。內閣成員甚至都在側殿等候一個都不落。

側殿小巧而精緻不遠處就有小湖這時雖然見不到魚戲但是也是清波蕩漾迴廊曲橋相互通接只是這時當然沒有電燈什麼。雖是側殿也可容數十人因此裡面幽暗。燈燭照得上下通明。

內閣成員與楊宣凝各坐下喝茶。“王通的啟蒙之書已經寫就。奉上御覽。”李播取出一本書來奉上。

楊宣凝定了定心氣稍取來翻了幾頁又合上。說著:“今日我心氣不平無心讀之先生可為我說來。”

現在內閣稱呼上已經成定製凡是入內閣者就是宰相但是相不稱姓直接稱先生。而其它宰相加以姓稱之為張先生趙先生等等。

“恩我已閱讀。其問一千二百字日常用字都有。可所謂啟蒙之書。字句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出此一本實是大善。”李播也不推辭說著。

“恩王通不愧是大儒聽說其父王隆也以學術見長曾為國學博士是否?”

“正是王通字仲淹祖籍祁縣其父王隆世代儒學在先帝時曾舉秀才高第官至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專心著述《續六經》於通化白牛溪聚徒講學門人環堂成列常成列常達數百人。”李播淡淡的說著。

“王通好自求名仿孔子作《續六經》在河汾講學時便以王孔子自詡。甚是華而不實不過這三字新經大益於世後世也可成名但是此時寡人就不取了授國士爵特賜五百畝田地世襲不替以為學術世家之延續。”楊宣凝想了想說著:“寡人設爵是為了延續世家專心與技與學而設散官就是為了這等不可治政但可治學之人所用恩如果加恩最多授個散官就是了你看授什麼散官?”

自秦漢以來官級決定了特權楊唐設制文武分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次兩級共一十八級貴族爵位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國士八級。

而散官就是有品級有特權但是不世襲也不真正管政的官位同樣有九品十八級多半是官員退休後地職稱或者那些治學不治政的特殊人士目前還沒有形成什麼在職官加上散官階的事情。

文散官系統: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進光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正四品正議大夫、次四品通議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議郎次六品文林議郎正七品上宣議郎、次七品下宣議郎正八品上給事郎、次八品下給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

“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戶書佐不過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為五品散官如何?”

“甚好就賜正五品中散大夫賜淺緋金帶俸祿按製為正官之一半。一路看文學網”楊宣凝想了想就下了決定。

楊唐官員所得地俸祿包括祿米、土地、俸料三大項第一是祿米一品八百石從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從九品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給一次而散官減半規定一百斤為一石至少糧食是用不着買了。

頓了一頓楊宣凝又說著:“翰林院審查如文字上並無錯誤內閣再通過可印刷之初版一萬冊放各郡作為啟蒙課程。”自從漢朝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地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就在隋朝明了雕版印刷術。

本來歷史上直到北宋畢升才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而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地時間存放版片又要佔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

明清時木活字技術由於得到朝廷的支持獲得空前的展。但是銅活字已經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因此現在楊宣凝直接旨意說明方法。用銅活字雖然當時耗費很大但是這點對國家來說。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種字型。可滿足大部分需要已經完成。

“王上那其它書籍是不是給予印刷?”魏徵上前問着。

“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書閣。先把書籍整理歸檔再統一印刷而且內閣組織的新朝法令還沒有完善等幾年再說。”楊宣凝嘆的說:“以後等新法出來以此為政考主科。”

一國之政在於法這點古代也知道基本上。一部法律前後十年時間完善已經算了不起了。現在就是延用隋法。

見諸宰相併沒有意見他就又說著:“寡人。取士以德。用士以才這點是科舉原則。明年秋天先考鄉士至於考縣士編寫地基本材料還沒有完成諸卿只要把握這點就是了。”

諸人立刻應是連世家房玄齡也沒有異色不由使楊宣凝充滿了歡喜。

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其實通訊、生產、運輸等等技術條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國運轉的情況下就必須有一個統治全國地核心思想可以說在古代技術條件的情況下儒家地最大價值就是採取統一地價值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儒家的體系下成為一個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使個人、家庭、宗族、國家、天下都形成了一個類似結構地簡化模型這大大降低了統治地成本。

世界歷史上也只有中國採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結構使在工業革命以前、就達到自然疆界極限的巨大帝國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國家都難以長期維持。

中國改朝換代只是換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變這就是儒學的作用。

現在所謂的儒家的缺點和問題是在技術條件不足的情下維持一個大帝國本身所造成的種種弊病或者說是一種必須地代價。

因此楊宣凝明白這點後他就決心在科舉三步驟中第一個取鄉士就以儒家學問為重考的要點是基本上能夠形成統一的思想道德內涵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