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這一場亞洲戰爭,因其宏大的規模,對東方秩序的重大影響,又是歐洲軍事革新之後的第一次工業大國之間的現代戰爭,還隱含着東西方民族和文化的對撞,故而從一開始就聚焦了全球各地形形色色的眼球。

三個參戰國,為了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都不約而同地展開了輿論攻勢。

中華帝國自鎮國軍時代開始,就極為重視輿論宣傳。鄭鷹的崛起,首先在於其不但翻譯了大量的西方啟蒙著作,哲學著作,而且撰寫了多部民族主義和近代國家組織方面的著作,並早早建立了宣傳部,創辦**報紙,宣傳民族民主**思想,進行文化革新。

按照鄭鷹的說法,**永遠是思想文化的**在先,北伐軍“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北伐首先是一場宣傳戰和經濟戰,隨後才是軍事。

整整十年的思想文化積累,人才培養,到了一八八o年鎮國軍北上之時,華夏大地,鄭鷹傳播的新式民族思想,潛移默化之中已經在先進知識分子群體中生根發芽,一舉顛覆了滿清在江南的統治秩序。

為了這一次亞洲戰爭,中華帝國從外交部,宣傳部到半官方的各個團體,以至民間力量,都從各自的渠道對歐美輿論界施加了強大的影響。

在倫敦艦隊街,美國紐約,費城,波士頓,猶太媒體和華人在背後控制的一些報刊雜誌交相呼應,俄國和日本劣跡斑斑的侵略擴張歷史都被翻了出來。

俄國從莫斯科公國開始,到侵佔喀山汗國,吞併克里米亞,瓜分波蘭,侵佔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侵佔中亞,屠殺突厥民族,在東方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最後到五年前的海藍泡,一切骯髒和黑暗的擴張歷史都被翻了出來。

日本十年前的旅順屠殺,對朝鮮義民滅絕人性的屠戮,對琉球的侵略,為了侵略朝鮮在甲午年暗中做的手腳也都被一一翻了出來。

各式各樣的日報,早報,晚報,周刊,月刊,都在講述着日俄這兩個軍國主義國家的野心勃勃,蓄意發動軍事進攻違反了國際法條。很多文章都或明確或隱晦地提出,中國進行的戰爭是一場文明對野蠻的戰爭,是獨立不屈的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是進步和倒退之間的戰爭,也是關係著民主憲政思想和文明在東方生死存亡的戰爭。

這樣有組織,有計劃,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在英美兩國政府有意無意的縱容乃至支持之下,逐漸開始壓倒了日俄的反對聲音。

在美國,經濟危機的加劇正在把南北戰爭和西進運動之後欣欣向榮的經濟奇蹟推進衰退的深淵。在全世界一片哀鴻遍野之中,中國就如同上帝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這個快速崛起的東方大國,一手從歐美大舉國債,以穩定的回報吸收歐美大量因經濟低迷而撤出實業領域的金融資本,一手又揮舞着支票簿,向歐美深陷危機的企業大量採購設備,圖紙,半成品,精細化工,光學組件,軍工產品,良種挽馬和駿馬,乃至各種農作物種子,採礦機械,並且發出了一個個規模宏大的工礦業項目,向全世界招募技藝優良的工程師。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早在三年前,美國國會就乾淨利落地廢除了《排華法案》,兩國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加深了兩國的共同利益。再加上西奧多?羅斯福政府也有意把輿論導向偏幫中國,華裔和猶太人族群的力量也很是強大,頓時在美國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來唐人街消費的美國人明顯多了幾倍,很多青年嘻嘻哈哈地舉着中華帝國國旗,張貼支持中國的海報,發表支持中國的演講,並且在各個街區組織支持中國的募捐。

很多學者提出,相比日俄兩個赤luo裸的軍國主義擴張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溫和的大國,而且比較寬容,和美國的價值觀更加接近。

華裔學者乾脆指出中國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共和制度,周公和召公就是最早的兩黨制,而國人暴動其實就是法蘭西大**的先聲,中國乃是世界民主共和**的先驅。甚至中國還在隋唐的時期就建立了東方版本的權力制衡機制,即三省六部體制,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並採取科舉考試選拔文官,比英國更早建立了文官體制。

這一下,更引得一直以民主共和和兩黨製為自豪資本的美國學者大感興趣,在這個年輕而好趕時髦的國度中掀起了一股漢學熱。

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傳統,中國那位皇帝,這個帝國傳奇一般的建立,乃至現在這位青年皇帝傳奇的經歷,神奇的平叛……尤其是當那位皇帝的就職演說刊登出來之後,美國的眾多評論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部通篇閃爍着人文思想和理想光芒的傑出作品。

整個美國開始為太平洋彼岸的那個國家,為那個年輕得過分的青年皇帝着迷。很多熱血沸騰的美國青年直接跑到中國大使館,要求作為志願者參戰,甚至有不少退役的美國軍官也來詢問“你們需不需要經驗豐富的白人軍官”,“你們那位年輕的拿破崙想不想組建外籍兵團”。

這個北美大國一下子被這個東方的神秘國度迷住了。這裡面包含着對被侵略者的同情,對過往輝煌歷史和今天現實的鮮明對比的惋惜,對自身富裕自由的優越感和對這些受到直接威脅的人們的同情,乃至對於西太平洋一旦被那兩個侵略成性的國家佔據,尤其是沙俄那樣農奴制色彩很重的專制政權,會對美利堅的商業利益和民主自由構成的威脅,混雜在一起,讓很多美國人幾乎下意識地把這場戰爭中中國的前途和美國的未來掛上了鉤。

開戰初期,藉著海陸勝利的東風,中國財政部的代表在紐約和波士頓進行了第二期中國-北美戰爭公債的募集,總額五億美元。這一次的提法是“戰後重建”,並且以西部領土的開發權作為違約賠償,頓時引爆了整個美國工商界。美國人已經把中國的西部等同了美國的西部,想起了當年的淘金潮,想起了加利福尼亞的石油大發現。潮水一般的訂單湧來,而採取荷蘭式招標法確定的利率居然只有區區的…五厘,這簡直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為了補償國內生產能力的不足,中華帝國的商務代表團直接在美國進行了大採購,但也附加了條件,那就是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這些訂單除了產品,接受方還要提供相關的工業技術轉讓,以便國內可以擴大生產。

面對數額恐怖的訂單,飽經經濟危機摧殘,苦苦掙扎的美國工商界還是有很多公司動了念頭。

隨着兩國經濟利益的緊密結合,社會輿論氛圍的一邊倒,美國的民間風向終於全面倒向了中國。

在哈佛大學,當教授拿着最新的電報大聲宣布中國取得了琉球戰役勝利的時候,學生們的歡呼簡直如同自己國家贏得了戰爭,而中國留學生們則被各個兄弟會和學生會請去發表演講參加聚會,成了校園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