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雖然只是一個改進型號,但航空安全大過天,必要的測試流程絕對不能馬虎。

更何況,這個所謂的“斯貝改”,新技術利用率幾乎超過了三分之一——

第一台9A-01號原型機修改了高壓壓氣機葉片和供油部分的一些不合理設計,換裝全新的國產油泵、軸承和齒輪組,並且將原來的軸承組件整合起來。

由此減少了零組件的數量,拓寬了喘振裕度。

到這個時候,雖然修改的地方還不少,但仍然屬於對原型發動機的小修小補。

不僅性能標定並沒有變化,熱端部件的核心設計也維持了原裝,因此基本性能也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自重減輕了大約75公斤。

但是在1997年年末開始生產的第二台原型機9A-02號上,變化可就比較大了。

為了測試全新主動冷卻技術的有效性,常浩南專門要求606所的技術人員修改了發動機性能標定。

通過提高燃燒效率以及升級航油的方式,把渦輪前溫度提高了大約50-60℃,達到接近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水平。

而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

為此,第二台原型發動機的壓氣機也被修改,在9-12級高壓壓氣機葉片上採用了在渦扇10研製過程中開發出的葉片分離流主動控制技術,將壓氣機的總壓比提高到22-23左右。

只不過,由於製造工藝的研發還需要時日,所以這台發動機在生產製造時採用的電解加工、電子束焊、精鍛、精鑄等技術,仍然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上。

尤其是渦輪和燃燒室內壁的氣膜孔加工。

相比於一打一個準的圓孔,常浩南開發出的帶前傾角簸箕形孔對於410廠開發出的電火花加工技術相當不友好。

不僅每一個孔的加工相比渦噴14都要多上數個工序,後續的磨削加工和質量檢測也要對應增加步驟。

良品率還低了不少。

總之,雖然常浩南恨不得發圖之後的第二天就能開始測試這台使用了不少渦扇10技術的發動機,但410廠即便專門騰出一條產線,24小時三班倒進行生產,還是用了兩個多月才把9A-02號機給生產出來。

……

410廠的發動機總裝車間門口,常浩南和鍾世宏、張振華並排站在一起,看着總算完成了廠方整機檢測的發動機被緩緩裝到專門設計好的發動機托架上面。

張振華特地走上前了兩步,伸手在半空中發動機的尾噴口上輕輕拍了兩下。

盛京,一月中旬的早上。

氣溫差不多得有個零下20℃左右。

金屬的尾噴口徹骨冰寒,把沒什麼心理準備的張振華凍的一個激靈。

不過,他還是沒忍住,又輕輕撫摸着裸露在發動機機匣外側的燃滑油管路。

沉醉的表情略顯變態。

直到發動機被吊裝組固定好,並開始用貨箱進行包裝,他才依依不捨地退了回來。

“斯貝,國產化搞了二十多年,咱們總算是造出一台100%國產的發動機了……”

伴隨着面前泛起的陣陣白霧,張振華不無感慨地說道。

為了加快生產速度,之前的9A-01號機仍然有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零組件直接使用了英國進口件串裝。

但這第二台原型機,由於各方面改進巨大,英國的原裝件已經無法適應其工作狀態。

因此,所有部件均為在國內新生產的。

在這個過程中,410廠也驗證了金屬噴塗、真空熱處理、軌跡焊、真空釺焊、數控彎管等幾項關鍵新製造技術的應用,為下一步渦扇10的製造打下了基礎。

“是啊,可惜就是有點太晚了……”

鍾世宏摸出圓珠筆,一邊在出廠單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一邊回應道:

“當年引進斯貝之後,中間又搖擺了足足十幾年,現在把國產型號搞出來,就算性能比原裝貨更好,前景也比較有限了……”

斯貝的引進,還隱藏着一段410廠和430廠之間的愛恨情仇。

前者當年堅持要繼續搞渦扇6,而後者則認為應該從斯貝搞起。

非要說的話,最後算是落了個雙輸的局面。

事到如今,誰是誰非早已經說不清楚。

好在對於鍾世宏和張振華這一代人來說,倒也沒有太多相關的記憶。

兩個單位之間的火藥味,隨着渦扇10項目的推進,以及研發協作的不斷加深,也逐漸消弭於無形。

矛盾,從根子上說來自於資源分配的競爭。

如今常浩南幾乎把華夏航發產業的規模做大了一個數量級,分蛋糕的難度自然降低了很多。

儘管如此,在注意到兩個人之間的話題逐漸往陳年往事的方向靠攏之後,他還是趕快扯開了話題:

“過去的事情,多說無益。”

常浩南說話間也從鍾世宏手中接過筆,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渦扇9A原型機的生產名義上是作為渦扇10的技術驗證機,自然少不了他這個總設計師的簽字。

“再怎麼說,改進型殲轟7也得有個大幾十上百架的需求,渦扇9A在這方面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只是可惜了當年的斯貝航改燃,現在渦噴14改燃的QC130已經進入設計定型階段,海軍應該不會再接納另一種功率類似的燃氣輪機了……”

出廠手續簽署完畢之後,工作人員很快把打包齊整的發動機包裝箱裝到了一輛特製奔馳半挂車上。

這輛車可能是整個渦扇10項目中唯一100%原裝進口的產品。

主要是大家實在分身乏術,真沒功夫再去搞一台專門的發動機運輸車了。

生產完畢的發動機將會由這輛車運輸到北陵機場,再由一架伊爾76運輸機運到624所進行必要的地面測試。

“常總,你覺得這台發動機的實際性能,能達到什麼程度?”

張振華作為生產部部長,對於發動機設計領域的涉獵不多,因此並不清楚渦扇9A身上這些升級的具體效果。

“別抱太高期待吧……”

常浩南搖搖頭,把手裡的筆還給鍾世宏,又繼續解釋道:

“斯貝這個發動機本身的設計水平不行,我花了不少時間調整壓氣機和燃燒室的數據,但匹配程度始終一般。”

“畢竟是個改進型號,也不可能大費周章地重新設計一個核心機出來,只能這樣將就一下了。”

話語中帶着些許對於英國人的不滿。

當然,旁邊的兩個人也不會有什麼異議。

畢竟常總的能耐有目共睹,確實有資格這麼評價。

“另外,因為生產葉片那時候,廠里的多弧離子鍍設備還沒到位,所以熱端部件也還沒用上新型塗層技術,渦輪前溫度的提升也比較有限。”

“當然,另一個方面說,斯貝MK202本身的渦輪前溫度就已經不低了,英國人能用這麼高的渦輪前溫度設計出這麼個性能平庸的發動機,也確實……嘖嘖嘖。”

這種時候,張振華和鍾世宏肯定是不好接話的。

“那……一些典型的紙面性能,大概可以提高多少?”

“更具體的么,還要做過台架測試之後才知道。”

這時一輛捷達王停在三人面前。

開車的自然還是朱雅丹。

常浩南拉開右後側車門,回頭對兩個人繼續道:

“不過,按照我做的性能標定,海平面推力大概可以提高到10000kg級別,發動機總重,按照國標,應該不會高於1750kg。”

說完之後,便坐上車,示意車隊可以出發。

只留下在風中凌亂的兩個人。

“這還叫‘別抱太高期待’?”

張振華動作有些僵硬地看向旁邊的鐘世宏。

要知道,斯貝MK202的海平面加力推力9300kg,國標自重高達1842kg,推重比只有5.05。

渦扇9A直接把發動機的推重比提高了將近15%!

“你知道的,常總對項目的要求一直很高。”

鍾世宏扶了扶腦袋上戴着的棉帽子。

他其實也覺得有點離譜,不過在張振華面前,還是保持住了風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意料之外:

“總之,我已經開始期待渦扇10的表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