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筆下有真意,往來成古今。

在人文氣息馥郁的蘇地,無論是楚韻漢風的蘇北,鍾靈毓秀的蘇中,還是煙波浩渺的江南,都曾有文人墨客倘佯山水之間,留下詩篇歌詠抒懷。

別說一座城一首詩,好些地方人傑地靈,就算兩三首經典之作也拿得出來。

“讓我看看你寫了些什麼東西!”

余紈紈拿起蒲潼寫好的詩,雖然她沒什麼文學造詣,但基本的詩歌鑒賞能力還是在的,真正經典的詩詞,一眼就能瞧出與眾不同來。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余紈紈自是不難看出,這首詩寫的是金陵的鳳凰台,她下意識念了出來。這一句詩連用三個鳳字,但絲毫不顯重複,音節流轉明快,讀起來極其優美。

她看完這第一首,便不想再看後面的十二首詩了,哪怕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行,也被這第一首詩撲面而來的書卷氣息給震住……

“如何?”

蒲潼見她不說話,還以為詩仙李太白這首《登金陵鳳凰台》有些不合時宜,這才有此一問。

“怎麼形容呢……”余紈紈頓了頓,“感覺,這首詩應該是高考會考的水平。”

高考會考到,那就是入選中學生課本,一首詩歌能被選進課本,那含金量自然不必多說。

余紈紈並非尬吹,也沒有愛屋及烏的私心,蒲潼這首詩給她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古詩古詩,現代人仿寫的詩,就算格律用詞再像,給人的感覺終究和流傳下來的古詩大相徑庭。

但蒲潼這首詩,卻有着古詩真正的“古韻”,就好像真的是古人寫出來的一般……

她抬眸看了眼蒲潼,很想找他問個明白,但話到嘴邊又感覺這件事並無意義。

他的事,不必問。

“說不定高考還真會考到。”蒲潼頓了頓,笑道:“那你現在快背吧,也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余紈紈癟了癟嘴,自己就恭維兩句,這傢伙還真當回事了。

“你在國內也算是個知名文豪了,我直接在作文里寫你不是更好……”

“到時候我就胡編亂造寫一句話,說是著名詩人蒲潼曾說過。考完以後我就來讓你重複一遍,這樣你就真說過了。”

擱這卡bug呢?

“那你編的有逼格一點,要不然我挺掉價的。”

余紈紈聞言沒好氣地給他來了一拳,這傢伙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就算他在外面多厲害,在家不照樣是她一個人的?

“小潼子,給朕更衣。”

還擱這開始扮演了是吧,蒲潼當即壞笑着上手,三兩下就將自己小女朋友身上的衣衫褪去。

特殊時期,不能過界,但上上手還是不成問題的。

……

第二天,蒲潼如期把十三首詩交給了江淮省文旅局,好讓他們依此做宣傳。

蒲潼這邊給的隨意,但文旅局內部卻是震動不小,哪怕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十三首詩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他們還是有些無法接受。

這可是十三首古詩啊,還是根據蘇地十三座城市寫出來的古詩,主題不同就算了,風格都不一樣,怎能不讓他們震驚?

“梁老師,你看這……”

既然是做宣傳,這十三首詩自然是要發出來讓所有人看的,因此在發布之前,他們很有必要“驗驗貨”。

並不是他們不信任蒲潼,省級文旅局做宣傳,對於文案和內容的考究,必須得嚴謹一些,才是對廣大群眾們負責。

他們這些外行自然看不出這十三首詩的水平高低,這才專程請了一位這方面的專家。

被稱作梁老師的禿頂老頭興奮地搓了搓手,對於一個文人來說,還有比欣賞優秀作品更有吸引力的事嗎?

第一首寫的是金陵鳳凰台,這開篇一句就讓他整個人隨之一震。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台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明明是寫景,但字裡行間卻始終透露着物是人非的惆悵哀思。

僅是這一首,梁展就意識到了一件事——蒲潼的功力,已是他拍馬難及的程度。

他早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來負責審稿的,只想把這一十三首詩欣賞完,至於評價,他也配評價?

第二首是蘇洲,蒲潼寫的是姑蘇城寒山寺,他選擇的,正是那一首《楓橋夜泊》。

這首詩的含金量不必多說,短短一首七言律詩,卻以其畫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結構安排,以及詩的內在意蘊的悲劇性格而為世人稱道。

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所描繪的場景美得不可方物,哪怕未曾得見,也只感覺自己身在其中。

天空的情景,由黑轉亮,太陽還沒升起,天空一片銀色,江邊的楓樹和江里漁船,一左一右,彼此呼應;同時楓葉和漁火遠看,都是紅色的,而漁船上有燈火,就說明船上的人還沒有安睡,所以是“對愁眠”。

看完這第二首,他整個人已經傻了,愣在原地久久沒能回過神來,要不是周身幾人問他如何,他都陷進去了。

蒲潼這詩,有毒,對於他們這些懂詩的人來說,更是劇毒,根本碰不得……

“老師,你覺得如何?”

文旅局的人見他只是看不說話,還以為這幾首詩有什麼問題,不應該啊,看起來這幾首歌都很美啊……

“我感覺,便宜你們了。”

這是梁湛此刻唯一的念頭,這十三首詩,隨便哪一首拎出來都是王炸,都是可以讓詩詞協會為之震顫的作品。

誰又能想得到,蒲潼僅僅是為了做一個文旅宣傳,居然一次性把十三首詩拿出來了,說是殺雞焉用牛刀也不為過吧。

但他又仔細看了眼這十三首詩,有感覺這脫胎十三座城的幾首詩如此的對立統一,要是單拎出來,或許文化氛圍反而會差一些。

正是因為此地濃厚的文化氛圍,這十三首詩的出現才水到渠成,要是錯過這個當口,反而落了下乘。

“一詩一城一風月,不愧是蒲潼啊!”

梁湛只覺得這口氣出的舒暢無比,隨即大笑着離開,全然沒有多做解釋的意思。

偉大,無需多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