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自從草莓送進宮,鄭妍姐弟和兩位丁姑娘上門後,永豐伯府在京城漸漸傳出了名頭。認識不認識的都下帖子,或要求上門拜訪,或邀請李家人去赴宴。

柳氏對着一堆帖子着急上火,“你說你們爹,這官位又不高,來京城也沒幹出啥大功勞值當人矚目的。都幾個月了,也沒見啥人願意多搭理咱……怎麼這會見天兒能收到這麼些帖子……”

李三祝不在家,除了一個李長雷,連休沐在家閉門苦讀的李長安都被柳氏喊了來。

兄妹幾個對視一眼,後知後覺是草莓惹出的麻煩。

就是些鄉村野果,老家後山的果園子隨便哪一種果子不比這強上許多。

李秋歲還抱着小承硯,這小子只要見着她,親爹媽都得退居二線。

“左右咱們都不認識,娘不愛搭理,不搭理就是。”

柳氏瞪她,“你說的倒輕巧,咱們初來乍到,這樣還不把所有人都得罪個光了,平白讓人家挑理說嘴……”

夏禾皺眉,“那也不能挨家去做客,多耽誤功夫。”

那麼一大摞帖子,一天走一家都要排到來年二三月份。

李長安挨着李秋歲邊上,學妹妹的模樣捏捏小侄子的小胖手小胖臉,“倒也不用家家去,挑感興趣的,出去走動走動也無妨。”

要不說這小子可人疼,只要窩在小姑姑懷裡,任憑怎麼擺弄,都是一副笑眯眯的享受樣兒。

李長山想把胖兒子解救出來,奈何小傢伙不買賬,嗖一下把臉藏起來,還以為他爹逗他玩兒呢。

李長山無奈摸摸胖兒子後腦勺,“楚氏這陣子好些了,不然讓她陪娘一起去?”

柳氏忙擺手,“可別去折騰她!什麼事能有你媳婦的身體更重要?”大兒媳婦這一胎孕吐反應大,人都瘦一圈了,還是老實家裡待着吧。

李長山訕訕,私心裡也捨不得折騰媳婦。

李秋歲把小承硯提溜到腿上站穩扭頭去說柳氏,“您還知道自家人更重要呀!管她誰家的帖子,等我和姐姐咱們隨便挑兩張,甭管是賞花還是喝茶,出去應酬應酬,能把京城各家的大多數女眷認全,也不算白跑一趟了。”

京城的勛貴世家都聽兩位嬤嬤說過一嘴,可沒見過真人,走對面也不認識誰是誰,早點把人臉對上,也省得將來出門尷尬。

柳氏白了小閨女一眼,這會她算看出來了,這丫頭平日看着挺能耐可靠,為人處事這方面可差太遠了。

這能是隨便挑揀兩張帖子的事嗎?

再者,這裡邊兒還有個鄭家呢,她和那位傳說中的鄭夫人雖然沒正式見過一面兒,卻還是正經的義結金蘭的異性姐妹。

鄭家那姐弟倆見天的找由頭上門兒,也沒見着你有遠着人家的意思呀,還不是有啥好東西第一個想到他家的。

不是李三祝攔着,怕傷了自家這小閨女的顏面,都想逮着人悄悄好好問問了。

柳氏打定主意,甭管自家怎麼個打算,這鄭家既然先下了帖子,總歸要去走一趟,於是嘆口氣道:“別人家咱們可以先不搭理,鄭家那裡咱先去走一趟。左右在這兒咱們跟誰都不熟,大不了今後咱們也弄個啥宴會,京城不是最時興那啥賞花賞雪,咱們就弄個賞果子的,到時候挨家給他們回帖邀請。愛來不來,咱們也算入鄉隨俗,全了禮數。”

先去鄭家?

李秋歲其實不贊成去他們家,別看兩家人逢年過節有來有往,看似很親近,其實鄭夫人這人心思難測,脾氣也古怪着呢,說不定心裡打了什麼主意。

“好了,既然要出門做客,咱們也要好生打扮起來,別以為咱們鄉下來的,讓人家給小瞧了。”

李秋歲看她娘興緻勃勃,就不再說掃興話了,“咱們家還沒有針線房,不如到外面的成衣鋪子直接買成衣。咱們到京城,還沒專門出去逛過,這樣,不如明個兒就去看看?”

就沒有女人能抵擋得住逛街的誘惑,夏禾雙眼晶晶亮,“難得長安明日也在家,索性把大嫂小承硯一起帶上,晌午就在外邊吃了,就去鄭妍說的那個一品樓坐坐。”

柳氏也撫掌贊成,她們家現在不差錢兒,就是來了京城也有底氣說這話,“還要買些首飾,以前的那些多少有些粗笨,總比不上京城這邊的精巧細緻,你們姐妹,連同你們大嫂,都多挑兩套頭面。”

女人家說起衣裳首飾沒完沒了,李長山看沒他們兄弟什麼事了,默契的跟弟弟對視一眼,各自端起茶杯默默喝茶。

等晚上李三祝回來,柳氏把上鄭家做客的事跟他說了。

李三祝沉吟片刻道:“去一趟也好,之前在老家,兩家人也一直有走動,理應咱們先上門拜訪。”

就夫妻倆說悄悄話,柳氏也沒什麼好顧忌了,嘆口氣道:“鄭家那孩子是真沒啥好挑揀的,有之前沖喜那事,要是真的能成,我這心裡真就踏實了。”

小閨女的親事一直是夫妻倆的一塊心病,如今的李家也不是鄉野村戶,不說有多少底蘊,能和鄭家門當戶對,卻也能堪堪配上他鄭家了。

李三祝自來了京城,整日在外頭行走,各色人都打過交道,見識今非昔比,他並不如柳氏樂觀,卻也贊同妻子去鄭家走一趟。

總不是平白無故下帖子邀請,怎麼個打算,總要透露出點意思。

私心裡,自家小閨女千好萬好,容不得身上留一絲污點兒,不然,也不是非鄭家小子不可。

……

李秋歲不清楚爹娘的真實打算,她不遠着鄭家姐弟,對鄭夫人這人卻是敬謝不敏,並不打算多親近打交道的。

柳氏提議去鄭家,她之所以不反對,是因為在京城,自家真沒什麼熟人。

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縱然自在了,可也不能真與世隔絕,總要出門跟人打交道。鄭家還算熟識,不說她和鄭家姐弟的交情,兩家還有一些生意來往,免不了有交集要應酬,先不先也就沒所謂了。

鄭家既然也說是宴會,自然不是只請了自家,趁機會多認些人,一來二去,也就慢慢融入到圈子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