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封建君主專制階段的很多邊界地區,一個地名帶着“宣慰司”後綴的,往往不是直接中央政府直接統治,而是所謂的羈縻制度。當地名義上歸中央,實際權利掌握在土司的手裡。

這一階段的南亞,真正的“小霸王”不是印度,而是緬甸。(PS:為避免影響閱讀,直接用現名。)印度這個詞出現的時候,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而是西方人的一個地理概念。

大周朝面臨的問題就來自緬甸的不斷武裝襲擾,導致幾個宣慰司態度搖擺,有的甚至乾脆就私下裡劫掠邊境百姓。安全出了問題,滇銅的生產直接停滯,導致內地幾個寶泉局停工。明朝使用白銀為貨幣,實際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

根據地方奏報,緬甸從歐羅巴商人手裡大量採購了火槍,加之熟悉地形,地方駐軍防守有餘,進剿有心無力。滇省巡撫推測,應該是有歐羅巴人在後面支持緬甸。具體原因不清楚,從歷史淵源看,前明時期弗朗機人被明朝水師打敗,就此不敢再犯沿海。

承輝帝已經責成兩廣總督探明此事原有,目前還沒有回復。

即便探明了,其實也沒有太多辦法,大周朝現在最大的邊患還是西域叛亂。西域叛亂最大的特點就是反覆無常,打一次,歸順一次,過一段時間又反叛。具體的說,這些地方甚至都不願意接受名義上的頭上有個君主。每次叛亂,都會大規模的侵擾劫掠陝甘、遼東等地。

這是游牧民族的一個特點,一旦遭遇白災,來年必定要南下劫掠。

承輝帝運氣不好,登基後遭遇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叛亂和越境劫掠,叛軍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邊境線又極為漫長,五萬邊軍打正面不怕,這種情況則左支右絀,難以應對。

要解決問題,就直奔問題的根源,直接打到叛軍的老巢去。這也是承輝帝哪怕朝廷沒錢,咬牙也要抽出銀子,排除京營精銳進剿的原因之一。當然在承輝帝看來,此番進剿,一旦獲勝,可謂一舉三得。一是試試京營的成色,看看戰鬥力如何,二是平叛,三是平叛之後,京營大部分將領都將被留在西北,名義上是輪戍。

這是陽謀,京營的兵可以回來,將來則大部分都得留下。以邊軍將領代替京營將領,最大限度的削弱軍事權貴集團對京營的影響。承輝帝不是要滅了權貴集團,這不可能。他的目的是壓制,分化,削弱。中心思想是集權。

張廷恩嘴上不說,心裡其實在懷疑,承輝帝讓自己去清欠的目的,可能僅僅是試探。

是不是試探其實也不要緊,無非就是君王有命,臣子服從罷了。

正廷恩沉寂多年,他需要一個機會重新站起來。這個時代的文臣,想要有所作為,都過不了君王這一關。君王能用你,你的才華才能展露,不用你,用別人,這國家依舊在運轉。

對於承輝帝而言,大周帝國所有問題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但是沒用啊,解決不了。究其根源,內外合力。外是外患,內則是文武臣子們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團在撕扯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