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知青院的知青來得很快,周子文這邊還沒開始磨豆腐,那邊的知青就拿着雞蛋過來了。

富裕點的拿了兩個,不富裕的拿了一個,從幾個知青口中得知,有些知青的雞蛋還是找別人借的。

為了吃到蛇肉煮蛋,別管平時多節約,這回都咬着牙大方了一回。

畢竟機會難得,錯過這次,下次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不管是男知青還是女知青,為了補腎壯陽、滋陰補血的效果,就算沒有雞蛋,借也要借兩個來煮。

事關自身,厚着臉皮也要借。

“周知青,麻煩你了。”知青們拿着雞蛋,眼神熱切的看着周子文。

在村裡,姓周的知青不少,但大家一說周知青,一般指的都是周子文。

至於其他姓周的,基本都叫名字,要不然就在名字後面加上‘同志’兩個字。

“沒事,天下知青是一家嘛,互相幫忙,互相幫忙。”周子文和氣又大方,熱情的幫大家煮雞蛋。

有周朝陽在旁邊幫忙,雞蛋洗的乾乾淨淨,哪個煮了幾個雞蛋,也挨個記好,免得到時候搞混了。

不過雞蛋是一起煮的,他們也只是記住了數量,至於哪個的蛋大,哪個的蛋小,這個就區分不了了。

反正他們只是幫忙煮蛋,大小問題就不管了。

有心思的,早就自己做了記號,沒心思的也不在意。

畢竟雞蛋雖然有大有小,但區別並不是很大。

“周知青,聽說你在炖蛇肉,我們也來煮幾個雞蛋。”

“小周運氣好啊,看來我也得去外面逛逛,要是也能碰到蛇就好了。”

“你個老東西能和人家周知青比嗎?人家可是知識分子,是有氣運的人。”

“王老五你個小王八蛋,你給老子閉嘴,這話可不興說。”

聽到氣運之類的字眼,旁邊的村民急忙開罵。

這話可不興說啊!這會人多眼雜,萬一傳出去了,他自己遭殃無所謂,可別連累人家周知青啊!

“是是是,是我糊塗了,嘴有點瓢,大家不要放在心上。”

王老五這會也反應過來,後悔的在自己臉上拍了兩下,以示懲罰。

“呵呵,大家還是把雞蛋拿出來吧,正好一鍋煮了。”周子文急忙岔開話題。

什麼氣運不氣運的,封建迷信要不得。

“對對對,正事不能耽擱。”

村民們急忙拿出兜里的雞蛋,一起遞給周朝陽。

至於剛才的事,眾人選擇性的忘記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況人家還是無心的。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好好過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正確的做法。

為了不把大家的雞蛋搞混了,周子文還回屋裡拿了個本子,把大家的名字和雞蛋數量記了下來。

等記完之後,周子文算了一下,一共一百零五個。

一鍋煮肯定是煮不完了,只有分成兩鍋。

好在煮雞蛋要不了多長時間,半個小時綽綽有餘。

看着周朝陽洗乾淨雞蛋,正準備往鍋里煮,周子文靈機一動,急忙阻止。

“周哥,咋了?”周朝陽不解的問道。

“別急,我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周子文說完這話,轉身看向周圍等着雞蛋的知青和村民們。

“鄉親們,我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什麼辦法啊,周知青,你是文化人,懂得比我們多,你說的話我們都聽。”有村民喊道。

“是這樣的,這個雞蛋就這樣煮下去,也吸收不了什麼營養。我覺的可以像煮茶葉蛋那樣,先用清水把蛋煮熟,然後把蛋殼敲碎,再放在蛇湯裡面煮,這樣才能充分吸收蛇肉的營養。”周子文為村民們解釋。

這話一出,有些人的眼睛立即亮了。

茶葉蛋他們雖然不一定吃過,但一定見過,縣城的早餐店就有茶葉蛋賣。

周子文說的這個辦法,他們一聽就懂了。

有的人覺得這個辦法好,有的卻不太樂意。

“周知青,這可不行啊,你幫我們煮雞蛋已經幫了大忙了,我們怎麼能占你便宜,雞蛋敲碎了,你這蛇湯的營養全都煮到雞蛋里去了。”

有的村民連連搖頭,不願意讓周子文吃虧。

“哈哈,李大叔你這話可就說錯了,雞蛋雖然吸收了蛇湯的營養,但我這湯里,何嘗不是吸收了雞蛋的營養啊!”

“說起來,你們雖然得了便宜,但我也沒吃虧呀!”周子文笑道。

“這……”

聽到這話,有些村民們有些反應不過來。

周子文說的這話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

是啊,雞蛋煮好了,敲碎了,確實可以吸收湯汁裡面的營養,但都是一鍋煮的,雞蛋的營養也會煮到湯里嘛!

“好了,別可是了,就這樣說定了。”周子文一揮手,立即對正在院子門口看戲的陳家姐妹道:“姐,依依,你們去屋裡燒一鍋水,我馬上把這些雞蛋拿進來。”

“敞亮,別的不說,周子文同志這事辦的,真敞亮。”人群中,陳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周子文的解釋糊弄得了村民,可糊弄不了他。

什麼蛇湯吸收雞蛋的營養,都是假話。

雞蛋的營養能和蛇肉比嗎?更何況周子文鍋里還有這麼大一隻老母雞。

這事不管怎麼算,都是周子文吃虧呀!

這也是他誇周子文敞亮的原因。

“呵呵!”

周子文呵呵一笑,並不在意。

他不是小氣的人,別說只是幫人煮個雞蛋,就算把他這鍋龍鳳湯分給大家都沒問題。

只是他這龍鳳湯就這麼點,在場這麼多人,分也分不均勻,乾脆就算了。

“朝陽,來,把雞蛋裝在這個盆里。”周子文從屋裡拿了一個大點的盆子出來。

“好嘞。”周朝陽答應一聲,和周子文一起把雞蛋裝進盆里。

不管外面興高采烈的村民和知青們,周子文把雞蛋端進陳家姐妹的廚房,冷水下鍋,一百多個雞蛋一鍋煮。

在等待雞蛋煮熟的時間裡,周子文招呼周朝陽和沈招娣,讓他們把幾家的凳子都端出來,讓村民和知青們有個坐的地方。

結果看凳子不夠,有眼力勁的知青回家把知青院的凳子也貢獻出來。

知青院離他們的房子不遠,也就一百米的樣子,幾步路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