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他趕到城門口,正好天亮開門。出城後,他按着所買地經上指示向西沿西溪輦道直向六十里外的洞霄宮飛馳而去。

洞霄宮地處天目支脈大滌山中,號稱天柱福地,山水洞府,位列宋朝道院評定天下名山洞府的第五名,其所在大滌山九峰環繞,澗深溪多,名泉遍布,風景十分迷人。

詩人林通有詩讚曰,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然而,今日非紅葉晚秋,道一更非閑暇散游。他縱馬在山間林道上飛馳,根本無心看一眼路邊的山水景緻,只恨這山如此之深,這道如此之長。

過了通直門後十八里方至洞霄宮九鎖山門,又行三里,才看見高聳的外門。

外門並未關閉,卻有兩名道士仗劍而立。他們見到同是道士打扮的毛道一單騎到來,臉上卻絲毫沒有放鬆警惕。

道一下馬行禮:“全真教弟子毛道一求見洞霄宮主持。”

兩名道士互相看了一眼,將手中劍一橫:“主持早已吩咐,全真教的人一律不見。”

道一愣住,以前他還從未遇見道觀拒絕全真教人士。

他又作了個揖道:“恐怕貴宮與本教有所誤會。請教兩位,能否告訴在下,貴宮為何不肯接見全真教人?”

“不必多話,不見就是不見。請回吧。”一個道人說。

“在下確有緊要事務求見主持。”道一不肯放棄,“敢煩兩位通融一下前去稟報一聲。在下必不忘兩位的好處。”

“少囉嗦。”另一個道士眼睛瞪起,“我最後再說一次。主持吩咐,不見任何全真教人,就是你們掌教也不見。你再這裡無理糾纏,別怪我們手中劍不客氣。”

道一無奈,只得上馬往回走。走了兩三里後,見四下無人,他撥馬進了旁邊樹林,把馬栓在一株大樹上後,就施展金猿功,穿過連綿的樹林,轉眼回到洞霄宮外門。

他並不現身,而是沿着外牆潛行。約摸三四里後,他騰身上牆。看到牆內無人,便縱身而入。

跨過兩座小橋及一眼清泉,朝望見的最高一座殿宇方向行進。一路上,他小心避開旁人,也遇見過道士兩三人一組在巡邏,人人手持長劍,面色緊張。幸而道一輕功絕佳,無人發覺他已偷入宮中。

在殿宇樓閣間潛行,他發覺洞霄宮的格局與重陽宮頗為相似,三清殿,璇璣殿和佑聖殿等三大殿呈品字形分布。他猜測這些大殿後面就是祠堂,雲堂等本宮道士及雲遊道人的住所。方丈也必在那裡。

他繞到三大殿後方,在諸道院間尋來尋去。最後摸到法堂後一個閉着門的獨立小院。他懷疑這就是方丈所在,於是騰身上牆。

剎那間,嗖嗖兩聲,兩個黑點從院中直射他面門。

道一早有防備,閃身躲過,然後立即抱拳說道:“全真教弟子毛道一冒死求見主持。”

院中一個老道正坐在布滿棋子的一張石桌前盯着他,手指間捏着一枚棋子,剛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才那兩個黑點原來也是棋子。

聽道一報上名字,老道直起身,示意他從牆上下來。

道一縱身躍入院中,再一次抱拳:“弟子方才在山門為貴宮道士所阻,不得已出此下策,望主持恕罪。弟子實在是有緊要之事非見主持不可。”

老道凝聲道:“你且等在這裡。”

說著便轉身進房,片刻後與另一位老道一同出來。兩人年紀相仿,裝束相同,都頭戴沖虛巾,個子一高一低。

先前那位高個老道此時手中多了一柄寶劍。“使出你的全真劍法,老夫倒要見識一番。”他說著,緩緩出劍。

道一料想對方是要試探一下他是否真是全真弟子,於是也不推讓,挽了個劍訣道:“那弟子便在前輩面前獻醜了。”

說罷,以全真劍法第六招“丹陽探路”向高個老道上中下盤連刺三劍。此招並不在意傷敵,而是引誘對方格擋,來試探對方的路數。

老道手腕連翻,輕鬆格擋了這三劍,然後向前一步,直刺道一前胸。道一閃身後退,以全真劍第十六“玄機鎖關”將長劍舞成一個扇面。

老道見他專註於上盤,便突然探身下擊,道一騰空而起,在空中一個轉體,揮劍掃向老道面門,正是全真劍第十一式“赤鳳甩尾”。老道也不含糊,身子向後一傾,長劍直立,當一聲架住道一的劍。

道一借力向後翻出,落地後擺出全真劍第二式”穩坐明堂”嚴守門戶。老道挺劍而立,也未跟進。只聽他身後矮個老道朗聲說道:“果然是嫡傳全真劍法。毛道侄,裡邊請。”“多謝。”道一又行一禮,便隨二人進入房中。

不大的廳堂中裝飾簡樸。兩名小道侍立左右,正中安置了兩張太師椅。兩個老道一左一右坐上太師椅。

道一入座後,高個老道說:“貧道便是洞霄宮右主持貝守一。這位是左主持朗如山。洞霄宮現由我二人共同主持。請問毛道侄緣何而來?”

道一拱手說:”弟子奉師命南來拜見各派道家前輩。向各位致意。全真願與各派南道捐棄前嫌,攜手共進,共同維護與弘揚道法。弟子此次來杭州,已拜會過太一宮周真人。周真人對全真望各派道家攜手共度時下危難之倡議深表贊同,並托弟子轉交一封書信給全真掌教齊真人。弟子久聞洞霄宮乃天柱福地,南方道家宮觀之首,怎敢不來拜見。怎奈貴宮似乎與全真有所誤會。弟子不得已出此下策,望兩位主持見諒。“

朗如山問:”令師何人?“

”張志仙張道長。“

朗如山又道:”太一宮周真人托你轉交的信可否讓老朽一觀?“

”當然。“道一說著,從懷裡取出那封信遞上。

朗如山和貝守一見了信封上的字跡說:”果然是周真人親筆。“

然後將信還給了道一,又說:”貴教前年也曾派人巡防南方,言談中稱南方道派為邪魔外道。周真人受辱尤重,他願與全真和解,實屬不易。敝宮不肯會見全真道人也源出於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當下明白,這又是柴師叔惹出的麻煩,於是說道:”全真自我重陽祖師創教,歷來在中原北方發展,由於以往戰亂阻隔,對南方諸道派修法,了解不夠深入。不同弟子對各派修法理解各異,有時不免偏頗。

雖然如此,我歷代先師對南方內丹先祖張梓陽,劉紀悠,石泰,薛太源,陳南木,白如晦,彭季益等七位高道的思想也欽佩有加。吾師常教育弟子,道法自然,殊途同歸,何況南方真法亦講求性命雙修,與全真宗旨無根本區別。因此南北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方可達虛寂無為,返本歸原,道體合一的境界。“

兩位主持聽道一不但言辭懇切,對南方道家先祖逐一道來,尊敬有加,還能引用南方經典,不由臉色大悅。

貝守一手拈長須道:”若是北方道家都能如尊師所想,則天下道派皆可互通有無,重振道法有望,弘揚三清真言有望。“

他停了停又問:”不知尊師為何不親自南巡,否則洞霄宮必山門大開,我與朗主持定當和尊師煮茶論道三天三夜,豈不快哉?“

道一說:”吾師與其他幾位師叔伯一直在設法為掌教真人療傷,脫不開身,因此才遣弟子南來。“

朗如山驚道:”全真掌教齊真人受了傷?因何而傷?“

道一回答:”半年多前在長春宮與朝廷派來的僧人鬥法時,不慎被對方金剛手所傷。“

朗如山嘆了口氣:”敝觀地處深山莽林,對元廷之事所知甚少。雖然元廷已下令燒我若干道經,臨安官府也派人來抄過。但對於長春宮辯論的詳情仍然不甚了了。不知毛道侄能否講述一二?“

”弟子當時正在長春宮無極殿。“道一說,然後將發生的一切說與兩位主持聽了。

朗如山聽罷,又嘆了口氣說:“我年輕時也曾有緣去過北方,與齊真人有過切磋,故而對全真劍法也略知一二。齊真人此次負傷,真是令人痛心。請毛道侄代為傳達我的問候。另外,我也會修書一封並附上洞霄宮以大滌山特產鐵皮石斛所制靈藥,請毛道侄帶去給齊真人,以略表心意。”

”弟子在此先代掌教真人謝過二位主持。“道一拱手說。

朗如山又道:”沒想到元廷如此處心積慮,想毀我道法。數月前江南釋教都總統楊連真親自來本宮宣讀聖諭,要本宮交出道經和印版。本宮不敢違抗。不過,他雖能燒紙上的道經,卻燒不了道人心中的道經。只要洞霄道人一口氣在,終有一日可重印道經。不過此次燒經確是苦了臨安城內外的那些道觀。聽說楊連真之流三番五次前去騷擾。“

”楊連真沒有再來此地作亂?“道一問。

貝守一哼了一聲:”他來過一次就不來了。本宮地處深山,這兒的地產不值錢。他去騷擾臨安城內的道觀,還不是看上了那裡的地產。“

”弟子斗膽再問一句。“道一又說,”洞霄宮從來都是如今日這般守衛森嚴么?我本以為是為了防楊連真。聽主持一說又不象,難道只是為了不見全真弟子?“

”當然不是。“朗如山說,”本宮昨日有他人前來搗亂,因此這幾日才嚴加提防。“

”敢問是何人如此大膽?“

(本章完)

https://17kxsw/33_33688/11896948.html?t=2網手機版網址:m.17k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