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聽聲音是謝老。道一猶豫了一下,還是叩響柴門,大聲問道:“謝老先生可在?”

聽見是他,謝老急忙來開門。門一開,道一立刻被房中的陣勢嚇了一跳。只見陋室中收拾得一塵不染,正中一張大矮桌上排列着四五隻大茶盞,旁邊擺放着一隻精緻的茶碾,還有茶匙,茶筅,絹篩等用具,還有一隻高頸圓肚的湯瓶。矮桌便支着一隻小巧的紅泥小火爐。

矮桌對面盤腿坐着一位四十左右的書生,正有點懊惱地盯着桌上的茶盞。道一以前來訪時見謝老喝茶,可從沒有過這樣的陣仗。

謝老將道一一步拉入屋子,介紹道:“這位勿軒先生,姓熊字子辛,咸淳十年進士,乃當世名儒。”

然後又介紹道一說:“這位年輕俊才乃全真教毛道長。”

道一忙拱手與熊子辛見了禮。謝老見他有點好奇地看着桌上的全套茶具,又說道:“勿軒住在此去向東三十里的五曲晚對峰,在山上開院授徒,可是大忙人,來此一趟實在不易。”

”哪裡哪裡。“熊子辛連忙拱手,”聽聞疊山先生隱居於此,怎敢不來拜見。“

謝疊山請道一入座。熊子辛提起湯瓶去屋後打來半瓶水架在小火爐上。謝疊山道:”道一,你來得正好。我們先飲茶。“

道一也不推辭,便端起桌上的茶碗,連喝了幾大口,比之前在這裡喝的更為香醇。

再看茶碗,也與平時用的不同,特別厚實,口大底小,色澤紺黑,碗口密布藍色細紋,如同長着一圈長毛。

見道一有點好奇,熊子辛道:”此兔豪盞為閩北特產。鬥茶非用此盞不可。“

道一恍然,原來剛才他們二人是在鬥茶。早就聽說故宋士大夫無不喜愛鬥茶,分茶之類的茶藝。故宋皇室更是樂此不疲,每年耗費巨大。這熊子辛以前是進士,看來謝老也絕不是布衣。

只聽熊子辛對謝老說:”疊山先生,方才那一水雖是在下輸了,前兩水卻是先生承讓。三局兩勝,這一水本可不用再比。我和先生比了,先生可不能反悔,還是請賜詩吧。“

“我怎會反悔!”謝疊山道,“容我思索片刻。”

說著,他閉眼沉思起來。

桌邊紅泥小火爐正在慢慢加熱爐上的湯瓶。過了一會兒,熊子辛道:“可不能等到三沸啊。”

“知道知道。”謝疊山不耐煩地回答。又過了片刻,他忽然叫道:“有了,有了!”

然後便吟出一首詩:

茅綠林中三五家,

短牆半露小桃花。

客行馬上多春日,

特扣柴門覓一茶。

吟畢,謝疊山大笑。

熊子幸吸了口氣,似乎在仔細品味這首小詩。片刻後,他忽然嘆道:”此詩平易近人,然情趣高雅,雖白樂天不過如此。疊山先生此詩必可傳世也。“

”過獎過獎。“謝疊山笑道,“這其中也有毛道士一份功勞。”

道一眼睛睜大:“我有何功?”

謝疊山道:“不是你方才扣響柴門,那最後一句從何而來?”

三人都笑起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時,只聽小火爐上的湯瓶中傳來嘰嘰似蟲叫的聲音。謝老和熊子辛立即止住笑聲。又過了一會兒,湯瓶中又傳來吱呀吱呀的聲響,兩人臉上的神情立刻變得緊張。熊子辛將手伸向湯瓶。

片刻後,瓶中喧鬧聲忽起,他立即提起湯瓶,置於桌上,同時和謝老各自從碾好的茶末中舀了一勺倒入茶盞,用一點水調成膏狀。謝老作了個請的手勢。熊子辛也不客氣,一手拿起茶筅,一手提起湯瓶,開始向茶盞中注水,一邊注,一邊用茶筅擊拂茶膏,兩手不停轉動。

隨着水面旋轉,一股熱氣向上騰起,茶麵上也出現一片白色湯花。熊子辛一邊用茶筅輕拂湯麵,一邊把湯瓶遞給謝老。謝老也用同樣的方法點了自己的茶。然後,兩人就瞪起眼睛看着彼此的茶湯,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過了半響,只見熊子辛的白色茶湯裂開一條縫隙,露出茶水。謝老樂得大叫:“二水對二水。平局!”

熊子辛見自己輸了,長嘆一聲。謝老樂得如孩童一般,忙不迭用茶碗分茶給道一喝。

三人邊喝邊聊。熊子辛問道一為何到這裡避難。道一說:“前些日子,黃華在水吉鎮打了一仗,到處兵荒馬亂。我遇到謝老先生,便同他一起來這裡躲躲。”

“什麼什麼!”熊子辛睜大眼睛說,“黃華不是圍攻建寧府么,怎麼又去打水吉?真有在水吉開兵見仗?”

道一點點頭:“劉國傑率兩淮援兵來救建寧府,黃華軍去那裡攔截。”

熊子辛倒吸一口氣:“可知道他們在水吉鎮東邊還是西邊打?”

“我也不清楚。”道一想了想說,“只知道劉國傑派輕騎從浦城南下水吉,走的是官道,然後在水吉鎮邊的某處山口打了一仗。”

“那是在西邊。”謝老點點頭,“從建陽到水吉的山道口。”見熊子辛大大鬆了口氣,道一問他為何如此擔心。

“兔豪連盞烹之夜液,能解紅顏入鄉醉。道長可知這鬥茶所用茶盞出自何地?”熊子辛道,“無論兔豪還是何種建盞,皆以水吉東面的建窯所產為佳。若是打壞了建窯,可就......”

謝疊山接口道:“非但建窯要緊,水吉東南五十里的鳳山更加緊要。那裡有北苑建溪茶園,更是碰不得的。”

道一啊了一聲,連他這關中人也聽到過建溪茶的大名。當年國朝名相耶律楚材即嗜好建溪茶,曾遠在西域,還向遙遠的宋人討要,並作詩為記:

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

碧玉甌中思雪浪,黃金碾畔憶雷芽。

盧仝七椀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

敢乞君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北苑建溪茶更是名品中的名品,三百年皇家御貢珍品,要是因為戰火毀壞,殊為可惜。

熊子辛聽了謝老的話連聲附和。”北苑若毀於一旦,世間再難有如此好茶。”

沒想到,謝疊山卻輕輕搖了搖頭說:“茶宜高山之陰,而喜日陽之旱。種茶即講究水土,也講究天候。若天氣過暖,於種茶不利。據老朽所知,北苑那邊近年天候偏暖,反倒是崇安一帶深山中更加適宜種茶。若天候一直如此,今後崇安茶必可與建溪齊名。“

熊子辛聽了眉頭一揚:”難怪近來在下所居晚對峰一帶也開了不少茶園。“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說著轉臉對道一一笑:”毛道士可知,疊山先生可是種茶高手,聽農人說這周圍山坡上的茶園也是在疊山先生傳授下才能開闢。人家都叫他茶公呢。“

“過獎過獎。”謝老一邊謙虛,一邊笑着捻了捻鬍鬚。

道一也恭維道:“沒想到老先生即精通茶藝,也能種茶。在下有空可得請老先生多多指教,尤其是這點茶,分茶之術。聽說南方士人子弟無不精於此道,在下今後遇見也不會讓人見笑。”

他沒想到的是,這簡單的一句話,謝疊山聽了面露忿色,既然臉色發紅,眼睛瞪起。道一和熊子辛不知所措。忽然間,謝疊山大喝一聲,一把將桌上的茶碗,茶具猛地掃到地上,又端起湯瓶要砸。

”我大宋就是太多人沉迷此道,才會亡國!“

熊子辛慌忙抱住他。“疊山先生息怒,有話好說。不必拿什物出氣。”

謝老一怔,身子忽然軟了下來,長嘆一聲道:”若是讀書人不玩這點把戲,閑時專修騎射,怎會......“

話梅說完,他便癱坐在地,手掩口鼻,一時間老淚縱橫。

道一在一旁勸道:”請老先生想開一些。南方少馬,就算那些士子想練騎射,恐怕也沒那麼多馬。“

謝老卻吸口氣說:”倘若士人人人自小習武,縱然馬力不如北邊,也可一戰。漢時李陵率丹陽楚士五千橫行匈奴,哪裡靠馬了?......唉,講這些還有何用......“

說著,謝疊山開始收拾地上的茶碗茶具。道一連忙起身幫忙。

收拾完畢,熊子辛便向謝老告辭。他走了以後,道一也想告辭,謝老卻將他留住,開始傳授茶道。道一學完基本方法,謝老才讓他走。臨走前,謝老又取來一個布包,要道一收下。

”吃了你那麼多肉,這點茶葉就當作回禮。“

道一也不推辭,收下茶葉便辭別謝老,回到自己的住處。他想到馬兮彤是廣東人,應該喜歡喝茶,就提着茶包,來到幾個姑娘住的屋子。梨花正好不在。道一隨口問她上哪裡去了。

馬兮彤說:”她一早就和高理,還有張大哥去打獵了。“

道一點點頭,把布包亮了出來。”我給謝老先生送肉去時,他送的,是茶葉。我不大喜歡喝茶,就給你吧。“

”道一大哥,你真想着小姐。“珂兒連聲贊道。

馬兮彤臉上一紅,也沒多說,命珂兒收下。珂兒當場打開布包,裡面裹了一層又一層油布,結果最後發現只有兩小餅茶葉,壓得十分緊緻,上面還有複雜的花紋。

珂兒笑着說:”謝老先生真是小氣。那麼大的布包,才這麼點茶葉。“

道一說:”禮輕情義重。再說,包得那麼嚴實,說不定很珍貴呢。“

馬兮彤輕哼一聲:”好,珂兒,你就好好藏着,一百年後再拿來吃吧。“

三人都笑了起來。奉雲在一邊仍是默不作聲。

......

馬兮彤說梨花和高理,還有張子銓出去打獵了。梨花確實一早出去了,可是她沒和高理,也沒和張子銓在一起,而是在山上轉了一圈後,又悄悄回到谷中,一個人提着鋼刀來到黃福住的屋子。

(本章完)

https://17kxsw/33_33688/11897322.html?t=2網手機版網址:m.17k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