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靜嘉堂文庫是一處小巧安靜的地方,由一棟頗具舊西洋風格,棕黃色貼磚的老樓和一棟頗具現代氣息,玻璃幕牆風格的新樓,圍着一個帶花園的小廣場構成。

樓前樓後林木蔥茸,除了按照西洋風格修建成球狀的大綠植外,還有幾株按照盆景格式修造的大松樹,非常好看。

島國很多具有歷史的地方,房屋周圍都有這樣的大樹,大樹的修建方式是按照中國福建的盆景格式來設計的,就好像將國內的盆景花盆放大了無數倍立在這邊的地里,周至沒看到這樣的大樹,都忍不住琢磨是不是可以在德綿堂或者歲華軒也都來上幾棵。

靜嘉堂三個字的匾額估計有些年頭了,周至欣賞着文字:“這應該是我國的書法家寫的。”

“哦?為什麼?”已經從東京趕來的松井造問道。

“這是石鼓大篆的寫法,”周至說道:“筆法老道得很,和島國書法家的追求方向不一樣。”

“想不到周桑對我國書法家也有研究?”坂本五郎問道。

“也不是特別有研究,不過我知道從唐代開始,島國書法家的興趣愛好就是崇尚兩晉,還有就是唐草。”

“石鼓大篆是宋明開始才有人鍾情書寫,而島國在這個時期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書風,脫離了華夏的傳統法度,更無從追索先秦的文字了。”

“這靜嘉二字又是何出處?”坂本五郎只覺得這三個字古意盎然,看上去相當養眼,但是卻說不出哪裡好來。

然而從自己對於島國書法的了解來看,從空海和尚發展到現在,周至說的還真是大差不差。

“靜嘉的說法,來自於《詩經·大雅·既醉》中的‘籩豆靜嘉’,靜通凈,靜嘉就是潔凈美好的意思。”

“籩豆是祭祀先祖的禮器,這句詩歌就是描寫的為先祖準備的供品乾淨整齊陳列的情狀。”

“因此後來的文字里,除了原文,還常常以‘滌濯靜嘉’,或者‘靜嘉致薦’這樣的搭配格式來使用。”

“周桑的漢學修為讓人佩服。”一名穿着白襯衫,黑色薄西服,文氣和藹的島國老頭,領着助手從館內走了出來:“是我們靜嘉堂最歡迎的客人。”

“靜嘉堂的取意,的確如周桑所言,出自《詩經·大雅》,它本是我們這個文庫的創立者、近代實業家岩崎彌之助的堂號。”

島國的美術收藏館,很多都與大財閥,大企業家,老牌貴族脫不了關係,岩崎彌之助就是三菱財閥第二代社長。

“小野先生你好,”周至微笑道:“如果說島國什麼地方是我最想來的,非靜嘉堂莫屬啊。”

“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周桑。”小老頭正是這一代靜嘉堂的管理者小野哲男,喜滋滋地道:“德川家所藏的那枚曜變盞,根據周桑的發現,已經重新認定,正名為‘北天目大名物’了。”

雖然名字怎麼變,其實都威脅不到靜嘉堂收藏“天下第一曜變天目盞”的地位,但是這件事情對於建窯收藏者來講,絕對是轟動性的大事件。

“所以島國一共六枚曜變天目盞,這下又要少一枚,而增加一個北天目曜變盞了?”周至笑道。

“是的,”小野哲男笑道:“據說北天目盞是出自磁州窯?我們館裡的磁州窯瓷器也有很多,等周桑和馬桑參觀完館藏,還望去舊館盤桓一二,不吝賜教。”

“小野先生太客氣了。”周至挺謙虛道:“能夠欣賞到我國宋元寶藏,是大福氣。”

小野將手一招,助手走了上來,請大家進入館內,並且開始講解。

靜嘉堂一共兩個館,在助手的介紹下,周至才知道老館建成於一九二四年,是由島國第一位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資格認證的建築師櫻井小太郎設計修建,難怪周至看着就覺得一股濃濃的“洋味兒”,原來是當時英國郊外住宅的樣式。

現在的老館已經成了古籍倉庫和私密會議室以及管理辦公單位,展示館是取而代之,前年才剛剛竣工的新館。

別看這裡地方不算大,但是收藏有七件國寶,八十四件重要文化財,就藏品等級而言,是島國第一的私人藏館,就中國古代藝術藏品而言,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堪稱舉足輕重的地方。

除了之前提過的那些,周至還通過櫥窗,看到了南宋時期中國畫家的《風雨山水圖》、島國鎌倉時代的“手搔包永太刀”、畫家橋本雅邦的《龍虎圖屏風》,俵屋宗達的《源氏物語關屋圖屏風》,《源氏物語澪標圖屏風》,和與屏風同時代的瓷器,野野村仁清製作的色繪吉野山圖茶壺。

這個茶壺其實落在國內的話應當叫做水罐,除了不太適用外,完全長在了周至的審美上。

小口大肚,圓潤非常,肩上有四個細繩的小耳,上下無釉,如果不是中間一段非常漂亮的釉彩畫,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罐。

然而罐肚上黑釉做底畫成天空,底部用藍釉和褐黃釉堆成山坡,坡上開滿了做過一點抽象的紅、白、灰三色的五瓣小花,每一朵小花都有一道黃邊或者灰邊與背景做分隔,這種整體粗朴,卻又拉滿細節的獨特設計風格,體現出了島國藝術對“型”的哲學的極致追求,和中國瓷器永遠具備適用性的路子截然不容,為了型的美,徹底地放棄了“用”這個原則。

但是的確非常漂亮,而且不象高麗瓷器一直活在中國瓷器的強大影響下,這個罐子算是跳出了華夏的影響,有了自己完全獨立的風格特徵。

到了後世,所謂的“島國工匠精神”基本都淪為了笑話,但是“明治前工匠精神”,從這些器物上所反應出來的,也的確有其可取之處。

一路邊聽講解邊觀賞,周至發現這裡的中國瓷器,收集者不是二代目的岩崎彌之助,而是另一個人,叫做岩崎小彌太。

正想打聽,就聽到助手介紹,原來岩崎彌之助的收藏,主要是為了搶救倒幕運動時受到摧殘的島國本土傳統文物,涉獵非常廣泛,包括了繪畫、雕刻、書法、漆藝、茶道具、刀劍等類別。

而到了繼承父業的三代目岩崎小彌太,才開始將手伸向了中國,重點就是陶瓷和古籍善本。

一九四零年,靜嘉堂正式成立為獨立法人單位,岩崎小彌太捐贈他與父親的兩代收藏、文庫建築及土地。

二戰當中,盟軍轟炸時刻意避開了京都,讓這裡的諸多文物都得以保存下來。

一九七七年,靜嘉堂開始面向公眾公開展示藏品。直到九二年,新館,也就是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正式開館,地上一層為展廳,地下一層為學術廳,負責對外展示和學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