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八章生死一言決

李元霸輕笑一聲,又道:“以將軍看,得天下者,是咱們李家這樣的世家門閥好,還是竇建德或是杜伏威更好?”

這一次堯君素卻是沉吟良久,然後才坦然答道:“我雖出身平民,卻還是覺得得天下者以世家最好。。 世家根深葉茂,就算良莠不齊,也比平民出身掌握天下更快,也使得天下百姓少受些苦楚。 所以不論是唐公還是密公,得天下都有利於天下百姓。 ”

他雖然坦承世家得天下更快更容易,也能夠很快的安定天下大局,卻是把李淵與李密擺在相同的位置上。

雖然話是如此不恭,李道玄等人都是坦然受之。 李密起兵更早,現在麾下兵馬更多,而且多年征戰,精兵悍卒不少,帳下大將猛將很多,實力完全不在李淵之下。 況且李密也是大貴族出身,家族潛力不在李淵之下,就是子弟中習武能戰者頗有不如,有些小小缺憾。

不過李密起兵時,就有桃李子的童謠相助,所以聲威更大,更能吸引豪傑投奔。

有此種種,李淵在起兵之初,已經派人到河南送信,稱李密為大兄,表示自己起兵反隋只是被迫,為了保護家族,並沒有登基為帝或是一統天下的志向,只願跟在李密身後,將來天下安定保持家族富貴就可以了。

李淵都如此,李道玄等人當然也不會因為堯君素說了一句實話就感覺憤怒。 事實上,若不是李家迅速得了關中。 門生故舊四處響應,就是與李密相提並論,還是高看了李淵一眼。

李元霸也不理會對方修飾了自己的話,只是又向著堯君素懇切道:“將軍既然知道天下事不可為,那麼堅守河東除了博一個忠義之名,其餘全無意義,將來史書上記載了將軍忠義之名。 將軍卻是要幾千兄弟與城中十萬百姓一起陪葬,他們都是血肉之軀。 家有父母妻兒,將軍何其太忍心也?一將功城萬骨寒,將軍提兵打仗死人是難免,不過也是打地有意義的仗,如將軍這樣的必敗之局,無益之局,卻仍然堅守不降。 上無益於天下,下殘害庶民,中尚且對不起信任將軍的袍澤,不知道將軍這樣的做法,後世就當真能以忠義相稱?宋襄公不肯半渡而擊,是為了春秋時的仁義戰法,結果怎樣,落了個迂腐的罵名罷了!今將軍如此行事。 以我看來只怕將來不只是迂腐這個評判,還得加一個殘暴!”

堯君素聞言大震,原本肅穆地臉龐上也是露出不忍與羞愧之色。

在他身後的幾百騎兵,開始都並不注意兩邊地對話,只是小心警戒李元霸會爆起發難,誰知道這個看起來強悍絕倫的勇將。 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各人都是忍不住想李元霸話中之意,一想之下,竟是覺得他的話大有道理。

原來李元霸一步一步設套,使得堯君素喪失警惕失去防備,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問了下來,使得堯君素慢慢認同了李元霸的問話,待到得此時,李元霸的話雖然殘酷無情,而且極大的動搖了堯君素地軍心,可是到得此時。 堯君素卻並沒有辦法否認!

天子已死。 天下不是李淵得手,就是落在李密身上。 關中河東各地已經失守,整個黃河北岸,包括河北與幽州各地,已經沒有一支忠於大隋的軍事力量。

而宇文化及代表的禁軍力量一反,連最後一支忠於隋朝的軍事力量也已經失去,這樣一來,堯君素的堅守在軍事上已經沒有半點意義,純粹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忠義大名,可就是為了搏這樣一個名聲,居然使無數軍人和百姓和他一起陪葬,軍人保家衛國也還罷了,城中百姓卻何其無辜!

眾人想到這裡,原本還有不少人想幫着將軍斥罵李元霸,卻都是面露迷茫之色,有不少人滿臉痛苦,顯然是想起了家中的親人。

李元霸的話,在當世其實很少有人這樣講,在這個視人命如草芥地時代,能單從人性出發直擊對方心理要害的話語,卻是非李元霸不能。

堯君素沉思良久,臉上神情一變再變,到得後來,竟是雙眼盡赤!

其實天下云云,對他的觸動到並不很大,可是他的麾下袍澤兄弟最少也跟了他接近十年,要他們在一場莫名其妙和全無益處的戰鬥中喪命,卻委實讓他有些心痛。

而再想想城中百姓,原本近十萬人,現在已經死了小半,若是再守半年,城中百姓盡成鬼矣,而這樣的結果,確實是拜他所賜!讓十萬人在他地野心裡跟着一起陪葬,想想那漫天的怨氣,大太陽底下,堯君素竟是打了個寒戰!

況且李元霸提起後世評價之事,也是他最大的心病,此番寧死不降就是為了忠義二字,若是真的如宋襄公那樣,死後還要被人譏笑謾罵,那可真是太不值得了。

“胡說八道!”

堯君素畢竟是心志堅忍之輩,李元霸話鋒如刀,卻終於被他的心防所完全擋住。 他雙目盡赤,看向李元霸,喝道:“小子敢爾,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樣的事豈是你能明白的,不要再說了,回你營中,想得河東,提兵來攻便是!”

對方如此反應,李元霸心中卻甚是遺憾。 堯君素個人才能他還不很了解,只是知道他善用地利守城,但此人善於帶兵,麾下將士被他帶入死局中,卻並沒有人反對或是想殺他投降以自救,寧願與主帥一起戰死。

這樣的帶兵能力,比起普通將領,卻是要強過百倍了。 若是能招降此人,專管練兵,想來會事半功倍吧。

當真是可惜了!李元霸搖頭暗嘆,心裡打定主意,要做最後一次努力,臉上卻是平靜非常,他向著堯君素微笑道:“將軍如此激動,想必也是覺得小子我說的有理。 既然有理,又何必如此虛張聲勢,已掩飾自己的心虛呢。 ”

他表情平靜,說話還是條理分明,與滿臉猙獰地堯君素相比,說出地話更加的有說服力,令得敵對雙方都極是佩服。

堯君素臉紅地彷彿能滴出水來,雙眼看向李元霸,竟是滿含恨意。 他原本有必死之志,也相信自己死得其所,被李元霸三言兩語的一說,竟是死的全無意義,卻教他如何不恨。

眼看李元霸神情悠然,還在等自己回話,堯君素恨恨道:“三公子不必再說了,堯某心意已決,男子漢大丈夫豈可出爾反爾?就算是連累袍澤兄弟,或是身後有罵名,也都罷了,堯某我一身擔當就是了!”

他開始時還有些心虛,待說到後來,竟又是語意堅決,再無迴旋餘地,此人心志之堅,竟是不可動搖。

眼見堯君素如此,李道玄等人都是大怒,適才李元霸的表現如此出色,令得他們大為佩服,誰知道這堯君素竟是軟硬不吃油鹽不進,仍然如此不識好歹,幾個人躍躍欲試,顧不得對方人多勢眾,竟是想衝上前去將堯君素當場擊殺。

而堯君素身後的三百護衛騎士,原本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此時居然大半露出茫然之色,只有小部分人仍然保持着警惕,看到李道玄等人面露異樣,便立刻握緊手中矛槊,準備隨時還擊。

李元霸此時也是大怒,徹底放棄了說服此人,他向著堯君素冷然道:“閣下如此固執,我也不想多說。 不過現在有一策,可以全將軍忠義之名,又能保全城池與兵士,若是將軍仍然不答應,那就是固執之外,再加愚昧殘酷,縱死,我亦要夷將軍三族!”

堯君素臉色一變,以李元霸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當著眾人的面說出此話,顯然會說話算話,他雖然不怕死,卻也不願連累家人。

見對方有些忌憚之意,李元霸冷笑一聲,又道:“旁人勸你,不過是讓你率軍投降,給你功名富貴,我今既然知道將軍志願,絕不會再如此行事。 既然將軍想要忠義的名聲,那麼以我之見,將軍不妨和我在三軍陣前做公平之搏,身死之後為大隋盡了忠,又能保全城中萬千生靈與麾下袍澤的性命,將軍若真是男兒漢大丈夫,就不妨答應下來!”

此語一出,李道玄與王君廓等人只覺得匪夷所思,不敢相信。

自古勸人投降,不外乎是先許諾要保全人的性命與財產,然後再分外加碼,多許給人富貴,這才會使人動心,最終投降。

李元霸到好,不但不再用這一招勸人,反而明目張胆要人在他的戟下送命,不勸生,反勸死,各人面面相覷,只覺得他行事太過出人意料,怕是不會成功。

李道玄等人詫異,堯君素身後的三百騎士卻是憤恨異常,向著李元霸喝罵起來,而堯君素卻是臉上陰晴不定,竟是楞在當場。

李元霸不理會旁人,卻又向堯君素喝道:“將軍奈何做此婦人樣?男子漢大丈夫,性命等閑事耳,只可一言而決,有什麼好想的?將軍要忠於大隋,今元霸用手中長戟成全,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堯君素被他喝的一呆,臉上卻是放出光彩來,手中鐵矛重重一揮,大笑答道:“好,我答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