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紫霄宫坐落在盘古天柱不周山上方的混沌之中,是鸿钧成圣后,用大神通开辟而成的一方世界。

这方世界,五行俱全,天空竟有一个紫色的太阳,经此紫光一照,普通的生灵都能立刻生出灵智来,比之后世备受推崇的人参果树,还要好上几分。

其他地方仿佛是洪荒世界的缩影一般,凡洪荒世界有的,这方世界都有,奇诡异常。故而被鸿钧命名为紫宵。紫者,紫气也;宵者,天空之所在也。

在这方世界也有着一个天柱,只不过被一个巨大的建筑代替。这方建筑并不是用土木石筑成,而仿佛是用所有规则凝聚而成,仍然是实物,却浑然一体。

其高有三十三层,每一层均独立存在又与别层相连,每层高达数十万丈,具有名称,还有牌匾,牌匾上书写的是先天神文,不可名状。此建筑即为紫霄宫,乃是此次鸿钧讲道的道场所在。

宫前正门所对是自下而上的白玉台阶,共十二万九千八百阶。阶的两旁有石像,各个高耸入云,形态也从未在洪荒之中出现过。知道内情的人,认识这些石像的原型都是混沌生灵;不知道内情的人,仅是看这些石像都觉得有一种灵魂威压,让其深有感悟,以为鸿钧在借用这些石像教导他们。其实,鸿钧的大多数道法,都来自与这些矗立的石像原身,也有怀念传承之意。比如,这些石像之中就没有盘古、鸿钧、扬眉、陆压、罗睺等人的石像在。

在世界入口处,是一座七彩虹桥,跨越了两方世界。来者只要站在桥上,不用举步,就可直接到达紫霄宫。桥下,仿佛是虚空,漂浮着朵朵白云,一副仙家气派。

只有上桥的生灵才知道,也许是瞬间,也许是许久,桥下的白云上会如立体电影般,照出桥上生灵的过往一生。比之后世的三生石也不逞多让。

桥头站着两位童子,一男一女,皆先天道体。正是后来的修轮回大法的玉皇大帝昊天与天下女仙之首的王母娘娘瑶姬。此二者也是不凡:头顶发髻,发髻上插着一根发簪,发簪上发出种种玄奥的气息,不用细看,也知是不简单的灵宝;身着七彩霞衣,连体,袍状,中间绣有一个玄奥的黑白色阴阳鱼,此阴阳鱼还在变换游动着;足踩麒麟靴,靴顶有麒麟状兽首仰天长啸;手拿拂尘,丝丝缕缕均无实体,似透明却真实存在;身具金仙修为,却不亢不卑,对来客均客气称师兄,然后分别引入虹桥之中,安置好进去的听道之人,重新回来站在虹桥两旁。

其他地方是何景,来者不知,也不敢去探索。鸿钧成圣之时,那种遍布洪荒的威压,使得即使身为大罗金仙的这些来客也不得不俯首。这种威压,至今记忆犹新,令诸位大罗不敢在此放肆。

尊重来自实力。这是自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

首先到来的是三位不周客。只见其中一老者模样,一手还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另两位中年模样,一位气势雍重,一位气势凌天。三者着装简陋、朴素,一看桥头的两位童子的着装及修为,心中不由生出惭愧心态。幸好三位均非普通生灵,乃盘古元神所化,没有失态。和童子互相稽首后,就上了虹桥,直达凌霄宫。

之后来者是一全身红袍样的和煦男子,乃北部洞天火云洞之主红云。

再然后是一臃肿蓝装模样的小眼挺鼻男子,乃东部北海域一洞府之主鲲鹏。

刚送走此二者,又来一男一女,正是凤栖山之主伏羲和女娲,也是六耳跟随的两位大罗。

就在二童子忙于迎接听道者时,紫霄宫中却一片安静。

紫霄宫中讲道室内,正面有一图,图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先天神文“道”字。此字正是进来者安静的原因之所在。

众人并不知“道”为何物,却能感知其上蕴含的各种玄奥气息。

“道”图下有一讲台,台上有一蒲团,无人。台下第一排并列有六个蒲团,现在已经坐满,尚有一人站立。正是最后来的伏羲。伏羲将座位让与妹妹女娲坐,自己就站在妹妹的后面。

从左到右,依次盘坐的是太清、玉清、上清、红云、鲲鹏、女娲。他们的目光都在“道”字上盘旋。陆陆续续有来客至,看到在座的各位都在看“道”字,也将目光投注其中。紫霄宫鸦雀无声,众人也都只是在参悟着,却没人敢露出法相去修炼。

也不知道参悟了多久,忽有两个面露苦色的男子进入。其中一男子进来就仿佛有莫大怨气一般,向所有关注道字的数千听客诉苦,只闻其人神念曰:“吾与师兄从极西之地从未歇息就匆匆赶来,跨过东海,穿越半个洪荒,又经过混沌,才来到此处。未曾想还是来迟了。吾二人现已筋疲力尽,却连个能盘膝调息的地方都没有,苦也,苦也,苦也!难道就让我师兄弟二人在紫宵宫门口盘坐吗?”

另一苦色男子连忙劝道:“师弟,不可,即使我兄弟二人就此损了根基,也不可无理。”

像是陷入了修炼世界不可自拔般,三清充耳未闻,继续参悟着“道”字的奥妙。鲲鹏面露不屑,毫无体谅之心,女娲倒是想让座,但却被伏羲按住。其他众位也无座,自然不存在让不让座的情况,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八位。

红云坐不住了,连忙起身道:“我之位就让予二位吧,二位可以盘坐休息。我等均修炼之士,站着听课倒也无所谓。”

先前先开口诉苦的正是备受后世争议的准提。另一位就是接引。此二人也是根基深厚者,乃八宝功德池中二灵根所化。一为婆娑树,化接引;一为菩提树,化准提。可惜二人虽根基深厚,却无甚伴生灵宝。其所在极乐世界也别无他物,只有八宝功德池尚可。二人出世后,落地极西,却发现西方比之极乐世界还要贫瘠。

在这样的世界以苦为乐,成为二人不得已为之的现状。

此次听讲,极西之地还要穿过四海,才能到达洪荒东方中心世界,然后穿越半个洪荒又要穿越混沌,生怕错过机遇,哪敢停留半刻,是故,形象也极其狼狈。

众人都听说过极西之地的情况,也知道其之远,看到红云让座,三清又不可惹,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一座,就只有鲲鹏老神在在,面露不屑的样子让人讨厌。

因此,众多神念不由鼓噪,鲲鹏不敢惹起众怒,只好将其怒火隐于心中,发于目光,射向红云。

接引和准提向让座的二人深施一礼,然后坐下,开始调息。

此时,只听一声磬响,迎接诸位的两位童子已收起虹桥,回到了讲台,分左右站在台下两侧。

台上蒲团上已经出现一个长须老者,但具体何种模样,着何衣冠,却似看的极清,又看的极模糊。

“恭迎老师!”众听道者起身躬迎,神念统一发出恭敬的信息。

鸿钧略一回礼,神念曰:“以后听道就按现在的座位坐,不可再争。”

鸿钧这话让一腔怨念的鲲鹏更是怨恨红云,由此二人结下莫大的因果。

鸿钧所宣大道无声。后来太清道人曾著道德经,用人类的文字描述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我所用文字竭力记录描述的道并不能充分的描述出鸿钧所讲之道,所以非道。即使鸿钧所讲之道,也不能充分描述出大道之形,所以也非道。而且,所谓道,只不过是我等修炼之人不知如何来称呼而强行找了这么一个字来命名它,它其实根本就不叫道。

当鸿钧就要讲到金仙之道时,旁边的玉磬再响,神念曰:“法不传六耳”,然后才开始继续其道之讲述。众人不明所以,成为鸿钧讲道之不讲理的规则之一。众人还以为是不讲给第三者听,因为讲者两耳,听者两耳,若有第三者,那么就是六耳了。从此众人传道也总留一手,不会轻传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