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第673章苏军困境

虽然阿第十四集团军主动撤退,阿克莫拉苏军突破了怀钦斯克,但科克切塔夫的陷落,这一切都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阿克莫拉苏军仍然位于阿拉斯加大军重重包围之内。

第十四集团军和从阿克苏北上的阿第十八集团军双双抵达科克切塔夫,与阿第八集团军在科克切塔夫城内外构筑成了一道再不可逾越的防线。

第十九集团军、二十九集团军分别锁住阿克莫拉苏军东西两翼,同日下午,第二十六、二十七集团军推进到阿克莫拉苏军后背,正式收拢包围圈。

加上数个兵种师,至此阿拉斯加共达近七十万大军,牢牢的将剩余的三十二万多阿克莫拉苏军牢牢的按在了怀钦斯克一带,再不能动弹。

阿克莫拉苏军补给不足的事情阿拉斯加方面非常清楚,所以不管是蔡锷、习正保还是蒋百里都认为阿克莫拉苏军最多三五天之内必将自行崩溃。

但他们还是算错了,他们对阿克莫拉苏军还是过于高估,事实上根本没有等到三五天,仅仅是完成包围圈的当天,即4月10日,阿克莫拉苏军就已经山穷水尽,弹yào虽然还能支撑两三日,但他们的粮食补给在这一天彻底断绝,仓库里连老鼠都能饿死了。加上被阿军团团包围,科克切塔夫陷落,这支军队彻底成为孤军,没有任何可能再与北面苏军主力会合了,顿时整支军队士气低落,开始暗流涌动。

德尼索夫现在是悲愤莫名,本来他们即将成功,即将逃出生天,他们本来距离科克切塔夫只有数十公里了,阿军的阻击本来也快支持不住了,但谁能想到,应该稳如泰山,兵力远比阿攻城军队要多的科克切塔夫居然会出人意料的丢失?

科克切塔夫的指挥官索伦科夫犯下大错,但却连累了阿克莫拉苏军,早知道如此,他们还用得着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逃窜吗,反正是覆灭,那还不如当初就在阿克莫拉凭坚城与阿军死战一场好了,用得着一路吃这么多苦,到现在想到一决死战都没有能力了。

受尽无尽苦艰,付出巨大代价,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让德尼索夫气愤的简直要吐血。

得到科克切塔夫陷落的消息时,德尼索夫甚至不敢将这个消息宣传出去,只有有数几个将领知道了这个消息,但这样严重的消息终究是无法隐瞒的,随着粮食断绝,军心不稳,这个消息,最终还是慢慢的传开了。特别是当先头部队看到科克切塔夫城内外的阿拉斯加大军,看到科克切塔夫城头上chā着的三sè星环旗时,这一切都再无法隐瞒。

就好像油开了锅一样,德尼索夫已经无法再将这股涌动的暗流压下去了。甚至就连他自己现在都很mí茫,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突围?现在的军队还有什么能力突围,先不说包围他们的是七十万阿拉斯加大军,是他们现有兵力的一倍还多。

就是现在的军队士气,也因为科克切塔夫的陷落而遭到巨大的打击,加上至今十数日逃窜,饥饿疲劳不堪,此前就只能一日维持两餐,现在更是饿了整整一天的肚子了,甚至连阿拉斯加人都不知道,要不是这几天jī战,他的军队总数再次锐减**万人,从四十余万下降到三十二万,他们可能还要早一天就会粮食断绝。

这样一支军队还有能力突围吗。

而且就算突围成功,他们能去哪里,整个科克切塔夫以南现在到处都是阿拉斯加大军,逃出去的残军不用说很快就会被剿灭,甚至阿军都不用追击,就算他们逃出去,也得被饿死了,这一带的城镇稀少,而有限的城镇全在是阿拉斯加人手里。其他地方根本就是荒野,就算是树皮都不够他们啃的。他们逃,还能逃到哪里?

但是不突围,他们的结局也是注定的,不用阿军发起进攻,阿军只要这样困住他的大军,就能把这支军队饿死了。

就算德尼索夫自己可以为苏联尽忠,主动向阿军发起进攻寻死或者原地等着饿死也不投降,但其他士兵呢,德尼索夫很清楚,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什么信仰,什么主义在死亡面前都会变得不再重要,真正的忠诚之士不管在哪年国家并不是多数,而是少数。德尼索夫甚至可以肯定,也许用不了多久,军队溃散就会漫延开来。

他无法镇压,也不想去镇压,反正不管怎么做后果都是一样,他有什么理由再去屠杀自己的同胞呢,他们也是被bī无奈罢了。

德索索夫坐在怀钦斯克附近的一个高地山岗上,出神的看着天空那有些昏暗的月光,在他的旁边,几个警卫员也是神sè沮丧,无jīng打采。

两天前,当他们即将到达科克切塔夫时,所有人的jīng神都是亢奋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每一个士兵作战时都是无比勇猛,甚至从来没有这么勇猛过,但是当希望即将降临突然一切成为泡影,那种打击也是足以摧毁每一个人的jīng神的,这几个士兵还能饿着肚子站在那里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德尼索夫也不会去责怪他们,德尼索夫不能责怪任何人,包括科克切塔夫的陷落,虽然索伦科夫犯了大错,但这个大错始谁也不知道会这么严重。包括德尼索夫本人,他当时不也采取了跟索伦科夫一样的动作吗。

在科克切塔夫因为中亚籍士兵不堪索伦科夫要他们送死的行动而哗变时,就在怀钦斯克,德尼索夫也同样遭遇了相同的情况。被他刻意组织起来的两万多中亚籍士兵不也发生了哗变。

只是幸运的是,阿克莫拉苏军大部分是从东欧一带增援来的首批动员的新兵,当时是用来反攻卡拉干达的,其中甚至有不少从东欧调来的主力军,所以中亚籍士兵并不算多,加上从阿克莫拉带出来的一些新兵在内也不过两万多人,两万多人战场哗变,面对三十余万人的镇压,很快就像泡沫一样一击就破,所以并没有产生多么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后果。

唯独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科克切塔夫的索伦科夫居然也在同时采取了跟他一样的办法,而在那里是六万对十六万,加上阿军,兵力已经差不多了,且那里多是新兵,以致最后产生了这样一样一个真正无法挽救的后果。

阿拉斯加人太厉害了。这是德尼索夫现在唯一能够找到的责任方。若没有阿拉斯加人支持中亚五国独立,科克切塔夫根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自己当然也不会,也自然不会产生现在这样严重到无法补救的后果。

“该怎么办?投降吗?”德尼索夫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

“不,绝不能投降,哪怕战死,也不能投降,亚柳特卡将军不能白白牺牲。”紧接着心里另一个声音一口否定。

“可亚柳特卡将军之所以要牺牲自己,不就是为了要保住这些士兵的xìng命吗?都死了有什么意义?”